张家界英烈谱
导读
英烈谱

【张家界英烈谱】胡海云:威震湘西的游击队长

胡海云,1890年3月出生于大庸县青安坪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世代贫苦,少时读过三年私塾。 [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张国勋:誓与阵地共存亡

张国勋,字诚霖,1909年出生于大庸县三坪乡小河坎村。作为遗腹子,他与母亲刘氏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后其母不幸病逝,张国勋由祖父抚养,8岁入私塾,成绩优秀,12岁时,祖父病逝。张国勋孤苦一人,后幸得叔父领养。他12岁时考入大庸县第一高等小学,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逐渐萌生为国效力的理想。多难的童年培养了他坚毅性格,读书之余还苦习武术。[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田伯斌:机智灵活的会计

田伯斌,字江明,1920年3月17日出生于大庸县枫香岗李家山村,7岁入私塾读书,14岁辍学务农。少年时代,他经常听说贺龙打土豪、斗恶霸的故事,又看到现实生活中地主剥削农民、官府欺压百姓等种种不平现象,常常愤愤不平。[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覃国荣:贺龙口中的“老连长”

覃国荣,名文格,1891年出生于大庸县教字垭竹园坪村。家中兄妹众多,人多田少,父亲早逝,家境困难。覃国荣7岁进入私塾读书,早晚砍柴、放牛,10岁辍学,在家务农。[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罗亚湘:起草《告工人书》《告农民书》

罗亚湘,又名罗醒亚、聂醒亚,1901年出生于大庸县南庄坪。罗亚湘自幼酷爱学习,执意要上学读书。罗姓几个有钱的族人见他天资聪明,纷纷资助,帮助他考上常德沅澧中学。常德省立二中有共产党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罗亚湘与其经常来往,接受马列主义。毕业后,他在常德武陵等地教书,参加中国共产党地下革命活动。[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卢超烈:日军空袭中牺牲的进步青年

卢超烈,1915年12月13日出生于大庸县黄家铺乡禾家山。[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李宗纪:尖锄也是武器

李宗纪,1897年8月6日出生于大庸县黄家铺乡李家湾,从小家庭生活贫困,以种地、砍柴为生,屡遭地方恶势力迫害,家庭经历多种不幸,命运坎坷。[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谷伏全:一等伤残志愿军战士

谷伏全,1930年4月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排行老四。谷伏全出生不到7个月,常年生病的父亲就与世长辞。由于生活所迫,年迈的祖父只得带着谷伏全母子5人逃荒到大庸县中湖乡野鸡铺石河峪定居,14岁时,母亲病故,兄妹4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戴晓南:宁为沙场鬼,不做亡国奴

戴晓南,1908年12月5日出生于大庸县三坪乡肖家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时随父读私塾,聪明好学,经常阅读《精忠说岳飞》等古典小说,仰慕英雄豪杰和忠臣良将,少年时代就萌发为国效力的愿望。[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谷采芹:不顾生命危险照顾红军伤病员

他生性豪爽,善交朋友,少时读过书,后改习武术,体力过人。成年后从事骡马贩运,穿行湘鄂川黔边境,广结义士,20岁时在川东加入“哥老会”。[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覃遵钧:剿匪路上被大庸悍匪覃小幺杀害

覃遵钧,1926年出生于大庸县(现张家界市永定区)关门岩乡三潭坪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性格正直刚强,嫉恶如仇,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钟子廷:带伤长征血洒云南虎头山

钟子廷,原名钟选谷,幼名钟沙,白族,1912年出生于桑植县廖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过私塾,聪明敏捷,善思求进。家中靠做篾匠维持生计。[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钟慎吾:为救百姓献身的“国民党区长”

他在学生时代偶然结识贺龙,并救贺龙于危难之中。从此,有着相同革命信仰的两个年轻人成为一生挚友。他就是钟慎吾。[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陈明清:长征掉队红军战士回乡当剿匪 “后勤部长”

陈明清,又名陈升阳,1916年出生在大庸县(今永定区)。陈明清自小家境贫苦,过着艰难的生活,少时就挑着豆腐担子沿街叫卖,分担养家重任。[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杨宏岗:甘洒热血除匪患

杨宏岗,1928年生于大庸市罗塔坪乡一个贫苦佃农家庭,祖祖辈辈靠租种土地过日子,繁重的劳动造就了他刚直勇敢的性格,从小就十分痛恨地主的剥削和土匪的抢掠。[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吴玉堂:“肃反”受冤仍信仰如磐

吴玉堂,1905年出生于慈利县杉木桥小尖山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8岁开始上学读书,后因家贫,遂辍学回家务农。[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储汉元:长眠陕北“汉元山”的英雄团长

储汉元,1896年出生于桑植县芭茅溪乡桑植坪。[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朱嗣堂:为主义而死的早期革命者

1927年,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岁月,一位年轻革命者在国民党常德警备司令部监狱,用鲜血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他“为了主义,死而无憾”的坚定信仰。他,就是张家界早期革命者朱嗣堂。[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钟炳然:因伤留在家乡继续革命的红二军团师长

钟炳然,名善友,白族,1902年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朱家坪(今洪家关乡云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阎集成、胡国任:在山火中永生的救火英雄

2004年1月24日(正月初三)下午2时30分左右,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之中,慈利县广福桥镇广福桥村村民在烧祭坟钱纸时不慎引发山火。正在镇政府值班的阎集成与本镇干部胡国任接到紧急电话,迅速组织30多名群众奔赴火场救火。[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陈新武: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红军

从邓界村这个边远偏僻小山寨走出去的陈新武,先后参加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6月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张玉琴:凭着信念走完长征路的红色女特工

“汉上开轩延俊士,渝城辟地驻征尘。滔滔雄辩千人易,矫矫英姿一代珍,”这是董必武为张家界籍革命烈士张玉琴写的一首挽诗。[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李文元: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机枪手

在朝鲜江原道的土地上长眠着这样一位英雄:朝鲜战事吃紧,他带头报名参加志愿军;身负重伤,他仍顽强战斗,掩护战友突围。他,就是张家界籍抗美援朝烈士李文元。[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龚业槐:反击突袭慈利县城“神兵”时舍身成仁

龚业槐,1915年5月出生于慈利县宜冲桥乡(今甘堰乡)黄泥桥村。解放前,龚业槐家一贫如洗,为无田、无屋、无牛的“三无”户,生活极度拮据。[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王介甫:“柳林事件”中被国民党残匪杀害

王介甫,1920年7月出生于慈利县柳林乡(现零阳镇)团溪村。1933年至1937年在柳林乡团溪村及岩泊渡栎山峪读小学。1938年至1940年,他在桃源双溪口渔父中学读初中时,加入学生自治会、同乡会并任职。[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谭绍福:写在衣襟上的血书

​“我为民众利益而死,非为自私自利,死亦无悔。牺牲是革命的代价,泣求双亲大人,以及亲戚族友,各位同志继续努力,共同奋斗,铲除土豪劣绅,拥护农工利益,完成革命。你们稍待光明路,将他们诬告案件一一讨回,决不妥协。我人虽死,而精神不死,一定革命成功,前赴后起,杀之不尽,努力、努力……”这是烈士谭绍福就义前,在从衣服上撕下的一块布上,用鲜血拌米汤写成的遗书。[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陈子道:“苦海中自有天国在”

​陈子道,名圣志,1900年10月11日生于慈利县洞溪乡洞溪村。[详细]

【张家界英烈谱】朱莽:建立清华大学第一个党支部

朱莽,1904年3月生于慈利县环城乡(现零阳镇)白云村黑峪湾。幼年家贫,1913年受舅父吴良愧资助到长沙读书,1920年考入长沙明德中学。[详细]

李林:忠于职守,为革命和建设奉献一生

曾经与周恩来结缘的李林,参加红军后担任卫生员。随后的岁月里,他随军转战湘鄂川黔,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后又在新华纺织厂、热河省公安厅、中南水电设计院任职,不怕牺牲,忠于职守,为革命和建设奉献一生。[详细]

向汉生:从“模范连长”到军区副司令员

向汉生,1919年出生,慈利县三合口人。1935年,向汉生参加红二军团,随部队长征。次年,参加成徽两康(成县、徽县、两当、康县)战役,时任班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连长、参谋、营长。1942年在大生产和冬季练兵运动中,被评为“模范连长”。先后参加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战斗。[详细]

贺戊妹:丹心为民献赤诚

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泉峪村肖家湾有一座烈士墓,墓碑顶上镶嵌着一颗红色五角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墓碑上镌刻着一副挽联:“丹心为民赤诚献,碧血染就红旗扬”。整个墓葬在两棵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的正是革命烈士贺戊妹。[详细]

贺春轩:长眠在洪湖的南昌起义师参谋长

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载有在起义战斗中作出重要贡献的8位桑植籍将士,其中第一位就是贺春轩。[详细]

向国登:红花岭上逞英豪

红花岭,位于桑植县官地坪与长潭坪两乡镇交界处,北与湖北鹤峰遥遥相望。这里地势险峻,山峦起伏,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气候宜人。1933年8月,这里发生了一场激烈战斗,史称“红花岭大捷”。此役红军伤亡小、战果丰,时任红军团长向国登便是此次大捷的功臣之一。[详细]

文南甫:戎马生涯,血洒湘鄂边

文南甫,名选和,1890年出生于桑植南岔吴家院子一个贫农家庭。大哥文武成是当地“袍哥组织”(哥老会)的“龙头大哥”,在当地有很高威望。一次,贺龙赶骡子从南岔经过,文南甫见贺龙的言谈非同一般,特别是对世道的见解令他佩服,于是与贺龙结为挚交。[详细]

李家硕:有勇有谋的红军警卫团长

李家硕,1909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枫香坪一农民家庭,弟妹四人中居其长。[详细]

赵世柱:英雄也有儿女情,为国生死何所惧

赵世柱,1913年出生于慈利县许家坊琪林村一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五人,赵世柱排行老二。[详细]

吴宪猷:红色家书传家风

1927年5月5日,时任中共桃源县特支书记的吴宪猷给当时已在慈利县参加农协工作的胞弟吴宪嘉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工作,必先要有理论,但须要在革命工作中求得。你的小资产阶级性质……如面子上下不去,如英雄思想,如封建思想,如袒护资产阶级及帮土豪劣绅说话,如不与农民及最下的工人接近,如不做下层工作……及一切的浪漫不正当行为,如工作不努力,及不努力学习等等,一切均要涤除尽净,方可成一真正的无产阶级者。[详细]

陈能宽:“两弹一星”功勋

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20多年隐姓埋名不为人知。他就是陈能宽。[详细]

李云卿:战火中加入共产党的红军团长

李云卿,本名李大力,1896年出生于桑植县南岔回龙村李家台。从小家境贫寒,一家人靠打短工维持生计。[详细]

贺学定:一位共产党员20年的生命旅程

贺学定,1908年出生,桑植县洪家关马颈塔人。他13跟随贺龙从军,当勤务兵。1923年春,受贺龙派选去云南讲武堂第十八期学习。[详细]

贺士道、贺文掌:为革命舍家纾难英勇献身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故事。他说:“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其中就有贺龙57岁的父亲贺士道和15岁的亲弟弟贺文掌。[详细]

温炼之:农民运动领导人

温炼之,名燮理,1896年出生,慈利县国太桥人。1916年毕业于慈利县立中学。1921年受聘到石门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执教,初步接受进步思想。[详细]

陈绍清:视死如归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陈绍清,1908年出生桑植县南岔乡一塾师之家。他幼承家教,知书达理。1925年毕业于县高等小学堂。1929年5月,贺龙率红四军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活动在桑鹤边界,陈绍清和伙伴在鹤峰走马坪参加工农红军。随即,红四军先头部队向桑植进发,摸黑临近县城时,陈绍清与杨兆林、李碧清、张浩儿等18名战士,越墙进城,卡死敌哨,冲进敌营,夺得长短枪14支,跳墙出城时,腿摔伤致残。此后,他以做小买卖为掩护,在桑鹤边[详细]

谷梅武:留守老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团长

谷梅武,1900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杜家山村。他生性聪明,体格矫健,在族中半耕半读、亦文亦武氛围影响下,崇文而尚武。稍长在族叔谷虎、谷青云等影响下,遂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详细]

贺秦封:从南昌起义到苦战湘鄂边

贺秦封,本名贺文松,1896年出生,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人。[详细]

贺文选:英年早逝的南昌起义军副师长

贺文选,乳名贺六,1899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一寒微人家。靠父母打豆腐维持全家10口生计。幼年随堂叔贺星楼读两年私塾。稍长,随胞兄文治上川黔下津澧赶骡马贩运盐巴,走南闯北,广结志士,胆识智勇兼备。[详细]

北伐旅长:贺敦武、谷青云

在北伐战争中,有3000余名张家界热血青年跟随贺龙征战,其中上千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桑植县成长了10多名北伐军师、旅、团、营、连长,贺敦武、谷青云就是北伐军中两名优秀指挥员。 贺敦武,1886年出生,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人。[详细]

谷有廉:艰苦游击的“镛胡子”

谷有廉,名伏镛,字乃大,号协笙,1895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横塘湾一书香之家。因年轻留须,相貌特征明显,人称“镛胡子”。[详细]

余光奎:坚贞不屈的“陆军少将”

余光奎,字延智,1907年出生于桑植县廖家村观音岩一富有人家。6岁入私塾,15岁入保靖十县联中,1925年同县人王尚质考入黄埔军校4期。[详细]

王子隆:沪淞会战的抗日英雄

王子隆,原名王仕瑞,号麦岐,1906年出生于桑植县南岔小河口。[详细]

贺文慈:留守后方坚持隐蔽斗争

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中,涌现出千千万万的英烈。公开战线的英雄可歌可泣,但隐蔽战线的英雄同样值得敬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文慈就是一位长期留守后方,坚持湘鄂边隐蔽斗争的英雄。[详细]

蹇先任、蹇先佛:长征中的姐妹花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里,活跃着一批红军女战士,她们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的信念,走过万里征程,胜利到达陕北。蹇先任(贺龙元帅夫人)、蹇先佛(萧克将军夫人)姐妹艰难走完长征路,周恩来称她们为“长征中的姐妹花”。[详细]

地质学家:田奇㻪

田奇㻪,1899年2月出生,永定区西溪坪彭家巷人,土家族。曾就读崧梁书院、长沙省立一中,20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在北大读书期间,因家庭经济拮据,靠亲友资助,勤工俭学,给出版社翻译国外科技资料,做排字临时工、当补习班教师等维持艰苦的生活。学生时代就被中国地质学会吸收为首届会员。1923年于北大毕业后,在北京、上海地质调查所当实习员、技佐。[详细]

开国少将、商业部长:范子瑜

范子瑜,1914年出生于大庸县沿河街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敦谊小学和县立第一小学。少年时积极从事童子军组织的革命活动。[详细]

谷德桃:侠义豁达“谷大姐”

谷德桃,女,1883年出生于桑植县洪家关横塘湾(今洪家关乡龙风塔村)一贫寒铁匠家庭。[详细]

谷志大、谷耀武:满门忠烈、“父承子志”为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称为湘鄂边、湘鄂西苏区大后方的官地坪马合口,谷志大在3个儿子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女儿和儿媳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作为父亲,他强忍悲痛,“父承子志”,朴实忠厚,为革命奉献一切。[详细]

汤小妹:纵身跳崖成就满门忠烈

20世纪上半叶,桑植县洪家关贺氏家族这个特殊群体,将自身命运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跟随贺龙干革命,书写了“吾族为国家民族而流血捐躯”的悲壮历史。[详细]

红二军团士兵委员会主席:蹇先为

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与之相呼应的湘鄂西,1930年,红二军团建立士兵委员会组织,这种开创性的制度创新奠定了红色武装的战斗基础。蹇先为,就是当年红二军团士兵委员会主席。[详细]

余愿学:为革命永不变心

余愿学,字谷承,号富海,1898年出生于桑植县澧源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详细]

于兆龙:宁折不弯求真理

溪口,曾经是商贸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这里走出了一位红军将领,他就是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交通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于兆龙。[详细]

李吉宇:从红军团长到货币印刷厂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是红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根据地货币印刷厂长。从刀光剑影的战场,走向看不见的隐蔽金融战场,李吉宇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详细]

少将朱绍田

桑植县自古以来人文蔚起,是革命老根据地。革命战争年代,桑植各族人民坚定跟共产党走,不怕流血牺牲,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少将朱绍田就是桑植县人。[详细]

蹇承晏:红色义商

居住在慈利县城东北街的蹇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蹇承晏,一个普通的商人,先后为革命输送4位子女,其中2位成为烈士。[详细]

袁意奋:人民海军巡航西沙第一人

袁意奋,1917出生,慈利县人。从小受父亲袁任远的影响,一心向往革命,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详细]

王炳南:忠诚为党、仁心为民的红军师长

在湖北鹤峰八峰山的山岭,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每年春末夏初,郁郁葱葱的山岭上开满了映山红。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映红了整座陵园,因此陵园又得名“满山红烈士陵园”。在陵园苍翠的松柏之下,长眠着一位英雄,他是湘鄂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名字叫王炳南。[详细]

张学阶:父子捐躯为革命

慈利县广福桥镇位于张家界市最东端,与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交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 共产党员张学阶,早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也曾在这里带领革命队伍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详细]

宋德清: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

宋德清,1923年出生于大庸县桥头乡一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冬,宋德清和弟弟宋海桥一道,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经过集训后随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在南阳里修飞机场时,因表现好,宋德清被批准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其弟弟入朝作战不久,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详细]

彭玉珊:从学生运动组织者到革命战士

常德小西门校场坪,柳絮飘飘,时年28岁的学生运动组织者张家界籍的彭玉珊,1928年就义于此。[详细]

红军“老虎”团长:吴虎臣

有这么一名革命者,他有勇有谋,不畏强权,奋勇杀敌。贺龙曾经和他笑说:“你是虎,我是龙,我们在一起就是龙虎。龙虎一起干革命,消灭敌人为百姓。”他就是红军“老虎”团长——吴虎臣。[详细]

覃辅臣:一腔正气冲碧汉,三尺龙泉斩蛟鼍

1935年冬的一天,一具灵柩由常德护送回大庸。棺盖上赫然贴着常德地方法院查验放行印条:“大庸共匪匪首”覃辅臣尸体一具。[详细]

贺桂如:“为了下一代能吃上大米饭”

在桑植县八大公山镇,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庄耳坪。它与湖北省宣恩县交界,海拔1000多米。这里四面环山,终日云雾缭绕,被誉为“山中盆地”。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地形正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详细]

汤福林: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红军师参谋长

80多年前那场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波澜壮阔,辉映未来。长征出发时总人数20.6万人,中途补充兵员4万多人,到达陕北时5.7万人,每前进300米就有1名红军指战员献出宝贵的生命,其中师职干部牺牲80多人。[详细]

贺满姑:凌迟而不屈的女游击队长

“求真理,离子别夫,勇斗人间妖孽;为革命,碎玉沉珠,堪称女中英豪。”这是湘鄂边苏区人民对贺满姑烈士一生的赞颂。[详细]

卓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

1985年6月,“卓炯经济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办,全国经济学界充分肯定了卓炯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高度评价卓炯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详细]

陈士伯、王尚质等:以身赴国难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大批张家界籍热血青年,以身许国、勇赴国难,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凯歌。陈士伯、王尚质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详细]

谷志标:中共七大代表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幕。在出席党的七大代表中,有一位张家界籍八路军指挥员,他的名字叫谷志标。[详细]

许义华:牢记永远的嘱托

从武陵源区索溪峪镇沿索溪向南走,攀上陡峭的梯登坡,再步行约两小时,就到了周家峪庙垭。这里风景秀美,远近大小山峰尽收眼底,这里就是老红军许义华的故乡。[详细]

张沈川:中共无线电报务员第一人

他是中共产党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中共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亲手编制了中共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和举办中共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以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写下了充满挑战、惊险和传奇色彩的壮丽人生篇章。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他的名字叫张沈川。[详细]

张一鸣:张家界早期共产党员

张一鸣,1900年8月出生于慈利县溪口。张家界地区早期中共党员。少年张一鸣就读于朱氏族学,1918年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接受革命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详细]

佘惠:红七军“秀才”

佘惠,字爱生,1896年6月出生于慈利县甘堰平溪峪。先后求学于慈利县立初级中学、长沙明德中学、上海持志大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