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贺戊妹:丹心为民献赤诚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贺戊妹:丹心为民献赤诚


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泉峪村肖家湾有一座烈士墓,墓碑顶上镶嵌着一颗红色五角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墓碑上镌刻着一副挽联:“丹心为民赤诚献,碧血染就红旗扬”。整个墓葬在两棵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里长眠的正是革命烈士贺戊妹。

贺戊妹,贺龙的胞姐,1888年生于桑植县洪家关。

贺戊妹自小疾恶如仇,向往光明,敢于同黑暗势力抗争,积极支持贺龙参加革命,继之投身工农革命。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等奉党中央派遣回到湘鄂边后,贺戊妹大力支持和参加党领导发动的桑植起义。桑植起义的爆发,红色政权的建立,国民党感到极为恐慌,不断进行“围剿”。贺戊妹积极协助大姐贺英开展游击战争,为保卫苏区和红军家属作出重要贡献。

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湘鄂西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红军战斗不利,中共湘鄂边特委和湘鄂边独立团被迫转移洪湖,湘鄂边苏区只剩下以贺英为首的几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

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贺戊妹与贺英一道,率领游击队转移到桑植、鹤峰交界之地,继续坚持游击斗争。她们在四门岩扎下营盘,无论大人或小孩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边打仗,一边生产自屯,跟敌人作长期的斗争。姐妹俩带领大家砍来树枝,割来芭茅,盖起几栋草房,供大家住宿;同时开荒垦地,种上包谷、洋芋、黄豆等杂粮,改一些平地为稻田种上稻谷。还修建猪圈、牛羊栏,饲养牲畜;盖起学校,请人教孩子们认字、唱歌。

1932年秋冬,敌人开始对四门岩山区的“清剿”。五道水团防朱寰浦袭击游击队驻地割耳台,抢走埋藏的粮食,毁掉待收割的庄稼,烧毁所有草房。贺戊妹与贺英一道,率领游击队转移到四门岩的原始森林。敌人频频搜山,扬言要“饿死、冻死贺寡妇和红军”,但她们坚信红军会打回来,就是被困死在山上,也绝不向敌人屈服。

1933年5月6日,贺戊妹所属游击队在湖北鹤峰太平洞长湾休整时,因叛徒出卖,突遭敌人袭击。凌晨,敌人突然包围游击队驻地,贺英和贺戊妹一面奋起抵抗,一面指挥大家突围。面对敌人的突袭,贺戊妹临危不惧,掩护伤员和家属先行撤退。她手握短枪带领伤员和家属从后门冲出,在与敌激战中,贺戊妹与贺英壮烈牺牲,终年45岁。

1937年农历2月11日,贺戊妹烈士遗骸迁回桑植,葬于洪家关泉峪。1952年5月,桑植县人民政府公布贺戊妹为革命烈士。2009年,县人民政府对贺戊妹烈士墓进行了维修,并刊石立碑。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11/07/73370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