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桑植县自古以来人文蔚起,是革命老根据地。革命战争年代,桑植各族人民坚定跟共产党走,不怕流血牺牲,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少将朱绍田就是桑植县人。
朱绍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12年出生于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军团警卫营政治委员,第4师、第9师、模范师政治委员,第4师10团政治委员。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参加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朱绍田参加创建发展湘鄂西苏区的多场战役,其中就有南岔大捷。
1929年6月下旬,陈渠珍部向子云团副团长周寒之率2000余人逼进桑植。红四军经过反复计议,决定使敌背水作战,聚而歼之。6月底,周寒之率部从永顺出发,经碑里坪、水田坪占领了南岔之后,从渔滩口、南岔、龚家嘴横渡澧水向桑植县城推进。贺龙采取诱兵之计,先让敌人渡过澧水,迫其背水作战。在敌过河之后,贺龙急命第二团与敌人保持接触,利用有利地形,且战且退,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敌人在红军有计划的阻击下,进展缓慢,进至吴家坡地区,敌军伤亡不少。预先集结在桑植县城附近待机的红四军第一、二、四团和特务连,从八斗溪西北方向向敌发起反击。第一团从右翼向渡口方向正面进攻;第四团从左翼向龚家嘴方向进攻;担负诱敌深入的第二团也转过头来向敌进攻。在红军猛烈地反击下。敌人被打得昏头转向,仓皇后撤。红军猛打猛冲,直追到澧水岸边。敌渡河不及,大部被歼。周寒之被击毙。南岔战役是一次成功的歼灭战。
抗日战争时期,朱绍田任八路军第120师3支队特务大队主任,冀中军区第6支队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游击队政治委员,延安温家沟兵工厂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参加多次反“扫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第1旅副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5旅政治部副主任,第10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10旅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19师政治委员,参加扶郿、兰州等战役。1949年底,率师随贺龙进入成都,投入解放大西南,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师政治委员。回国后,任解放军第50文化速成中学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功勋、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92年10月在北京病逝。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