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南甫:戎马生涯,血洒湘鄂边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文南甫:戎马生涯,血洒湘鄂边


文南甫,名选和,1890年出生于桑植南岔吴家院子一个贫农家庭。大哥文武成是当地“袍哥组织”(哥老会)的“龙头大哥”,在当地有很高威望。一次,贺龙赶骡子从南岔经过,文南甫见贺龙的言谈非同一般,特别是对世道的见解令他佩服,于是与贺龙结为挚交。

1916年3月,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刀劈桑植县芭茅溪盐税局,拉起一支农民武装。从此,文南甫离家从戎,跟随贺龙走上革命道路,转战于湘川黔。

1925年,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文南甫把守合口镇,任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不久,调任华容县督军总局局长。1926年随贺龙部参加北伐战争,立有战功,北伐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二师营长。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文南甫与参加南昌起义的其他桑植籍战士辗转回到家乡,重建武装,伺机再起。

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奉中共中央之命返湘,回到桑植,组建工农革命军。文南甫闻讯后,星夜投奔洪家关,4月2日,率部参加桑植起义,参加开辟湘鄂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28年6月25日,贺龙率工农革命军在葫芦壳伏击国民党军龙毓仁旅。战斗中,文南甫英勇杀敌,立下战功。后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二支队支队长。

1929年7月,国民党军独立十九师陈渠珍部向子云旅周寒之团2000余人进犯桑植苏区,文南甫主动请战,参加南岔、赤溪河大捷,因功升任红四军第二团团长。8月,贺龙率红四军进击大庸西教乡,打响扩大苏区第一仗,文南甫率二团作为左翼,参加西教乡大破熊相熙连环寨的战斗,贡献突出。10月,贺龙率红四军转移到桑植县八大公山庄耳坪,与敌遭遇,文南甫带领二团掩护部队撤退,他临危不惧,指挥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受到军部嘉奖。

1930年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贺龙率红四军主力东下洪湖。为确保湘鄂边根据地的安全,从红四军中抽调部分力量,组建湘鄂边独立团,文南甫先后担任独立团副团长、游击队副司令员等职。

1933年,湘鄂西苏区推行“肃反”扩大化。受“左”倾路线迫害,文南甫解甲归田。7月初,他从鹤峰麻水至桑植白竹坪返家途中,被土匪杀害,时年43岁。

文南甫被害的消息传到家乡南岔后,妹妹文南姑和族兄文选柏强忍悲愤,组织数十人到白竹坪,将文南甫遗体抬回,移葬至南岔澧水岸边。

新中国成立后,桑植县人民政府在烈士墓前立一石碑,镌刻“文南甫烈士之墓”七个大字。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11/07/73371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