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谷志大、谷耀武:满门忠烈、“父承子志”为革命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谷志大、谷耀武:满门忠烈、“父承子志”为革命

  走进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这样一个伟大家庭,他们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称为湘鄂边、湘鄂西苏区大后方的官地坪马合口,谷志大在3个儿子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女儿和儿媳惨遭不幸的情况下,作为父亲,他强忍悲痛,“父承子志”,朴实忠厚,为革命奉献一切。

  谷志大,1881年出生于桑植县马合口银子岗。谷氏家境贫寒。长子谷耀武,18岁外出求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谷耀武被党组织派往官地坪团防谷岸峭部,任司务长,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春,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贺龙、周逸群等返回湘西,领导发动桑植起义,创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在工农革命军遭受挫折之时,他以父亲谷志大在官地坪黄家台开办“大盛祥”杂货店为掩护,建立红军官地坪地下交通联络站。父子俩配合谷岸峭等,往返于湘鄂边地区,多次为工农革命军购买和运送枪支、药品、粮棉等军需粮秣。谷耀武先后担任红四军连长、营长和师部科长、红三军团长。

  1932年,谷志大的次子、红军连长谷忠勤在战斗中牺牲;身为游击队长的三子谷忠述被反动团防杀害,首级在官地坪悬挂示众。大女兰香、小女兰桂均被敌淫掳,分别杀害于慈利东岳观和桃源双溪口。1933年,谷耀武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6岁,其身怀六甲的妻子黄玉梅被敌李连长抢占为妻。

  面对丧子、亡女、侮媳之痛,谷志大强忍悲痛,“父承子志”,于1934年正式参加红军,在贺龙军团部从事后勤工作,负责首长的饮食起居。被贺龙称为“红管家”。

  1935年11月,年过半百的谷志大,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到达陕北后,他谢绝组织照顾,不以功老自居,历任中央军委合作社会计,“鲁艺”合作社主任,默默无闻地做好中央首长的后勤供给。其保管帐目的一红布口袋,现在陈列于军事博物馆。

  谷志大将家庭带给他的无尽悲痛,深深的埋藏心间,化为对人民军队的慈善钟爱之情,倾注于平凡的工作之中。他亲自开办食堂,加工烹饪湘西风味小吃,服务热情周到,备受称赞。被王震旅长亲题为“小小食堂”。“鲁艺”师长、著名诗人何其芳,在其《忆谷老》一文中,称赞他是“一个朴实忠厚的向革命献出一切的湘西农民干部代表。”

  1942年,谷志大年过花甲,体力日衰,仍以老红军质朴爱心,将烈士的2个幼孤收为义子义女,抚育成人。

  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大搞经济封锁,谷志大不顾年老体弱,再次谢绝组织照顾,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种粮食蔬菜,喂养鸡鸭,样样丰收,还上交不少粮菜。得到贺龙、谢觉哉等称赞。

  1946年,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谷志大不顾年事已高,谢绝先行撤离。直到大部分中央领导过黄河后,他才撤至安塞真武洞,还兼守车家庄、曲家河物资仓库。

  新中国成立后,谷志大虽然年届古稀,仍留在西北军区后勤部坚持工作,直到1955年离休。1962年谢世,享年81岁,遗体安葬在西安革命公墓。

  桑植县人民政府遵照谷姓族人和其母关氏的意愿,将满门忠烈的红军遗属接回原籍,予以抚恤。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09/10/48331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