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学阶:父子捐躯为革命

  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慈利县广福桥镇位于张家界市最东端,与常德市的石门县、桃源县交界。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一个宁静祥和的小镇。

  共产党员张学阶,早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也曾在这里带领革命队伍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

  张学阶,1903年出生于慈利县广福桥。1925年考入长沙育群中学,次年转入慈利中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张学阶加入了国民党。农民运动在全县兴起后,张学阶和董伯玉等组织成立广福桥农民协会,他被推举为会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张学阶转入地下活动,秘密组织农协会,并与石门南乡的党组织取得联系。

  1928年,张学阶由杨文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慈利县谭刘家山党支部成立后,张学阶任支部副书记,在广福桥一带秘密发展革命力量,为袁任远等组织发动石门南乡起义积蓄力量。

  5月,张学阶在亮思、狮岩一带,组织成立湘西工农革命军第二支队第三大队,任大队长,队员发展到300余人,其父张怡炎也参加了第三大队。张学阶多次带领工农革命军袭击反动团防武装,团总张登之率兵前来“围剿”,遭游击队伏击溃败。6月,县团防局派枪兵40余人,妄图消灭游击队。张学阶率游击队在要隘处伏击敌人,敌人猝不及防,溃败后仓皇逃命。

  张学阶率工农革命军的活动,震怒了常、桃、澧、临、石、慈6县团防局,他们合力“围剿”。第三游击大队因寡不敌众,遭到失败,20余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敌人还烧毁了张学阶等人房屋10余栋,赶走耕牛170多头,向游击队家属勒索银元2550多元。张学阶父子和游击队被迫转移到山洞里隐蔽休整。此时,张学阶父亲生病。

  正当第三游击大队处境艰难之时,派出去打探情况、寻找食物的游击队员张金元下山后叛变投敌。张金元带领反动团防搜山,张学阶父子被俘。

  1928年6月28日,张学阶父子被押到狮岩。面对敌人对的严刑逼供,他们大义凛然,没有说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任何情况。敌人盛怒之下,将张学阶父子残忍地杀害,并将他们的头颅割下来,挑到慈利县城示众3天。随后,头颅被抛入澧水河中。张学阶牺牲时,年仅25岁。

  1956年,慈利县人民政府追认张学阶为革命烈士,当地的百姓把他的遗骸安葬在他的牺牲地附近。

  1999年清明节,慈利县当地群众为祭奠英烈,在张学阶墓前立了石碑。张学阶,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面对敌人的酷刑,坚定革命信念,毅然选择献出自己的生命,英勇就义,用鲜血向党诉说着不变的初心。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08/15/4841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