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60余位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北伐旅长:贺敦武、谷青云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到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史称北伐战争)。
在北伐战争中,有3000余名张家界热血青年跟随贺龙征战,其中上千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桑植县成长了10多名北伐军师、旅、团、营、连长,贺敦武、谷青云就是北伐军中两名优秀指挥员。
贺敦武,1886年出生,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人。
贺敦武青少年时代,赶骡马运川盐营生。1919年,跟随族弟贺龙走上革命道路。贺龙知其精明,善理财,派任讨袁靖国军独立营司务长,后改任排长,跟随贺龙转战川黔。因骁勇善战,屡建军功,递升为连长、营长。
1924年5月,贺龙任四川陆军第九混成旅旅长(又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率部由四川进入贵州,驻军铜仁。同年夏,在剿灭贵州松桃县银子坳土匪战斗中,贺敦武夺首功,升任川军第九混成旅二团团长。
1925年2月,贺龙任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10月,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贺敦武升任贺龙部二旅少将旅长。后因受到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排斥,贺龙率部主动退出澧州,撤到铜仁、松桃一线驻防。期间,贺龙决定令二旅消灭铜仁土著军阀罗泽清。贺敦武慷慨受令,亲率10余名精兵乔装成农民赶集,混进铜仁城,奇袭敌指挥部,全歼罗部。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起兵北伐。贺龙在贵州铜仁发表宣言,率部挥师北伐,8月,在湖南常德正式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任师长,贺敦武任二旅旅长。部队在临澧遇强敌阻滞,贺敦武率部为前锋,血战一昼夜,歼敌千余人,获首战之功。
此后,贺龙率部参加北伐军左翼军作战,牵制吴佩孚在湘西的20个团和鄂西的8万兵力,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期间,贺龙率部挺进湖北荆沙,在公安县黄津口、堵湖堤与吴佩孚干将卢金山师对峙,激战5昼夜相持不下。此时,贺敦武振作精神,抱病指挥作战。1926年9月24日,贺敦武带参谋督战,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
谷青云,1890出生,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杜家山人。
1916年3月,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以后,谷青云跟随贺龙走上革命道路,任贺龙部一连连长。1925年10月,谷青云任建国川军第一师第一旅少将旅长。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期间,在讨伐前镇守使唐荣阳、反击赵恒惕部“征剿”战斗中,谷青云部为贺龙肱股劲旅。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谷青云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在收复津澧、激战荆沙的血战中,谷青云作正面进攻之师,立下汗马功劳。
1927年2月,贺龙部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被限编,原有12个团、2万余人,整编后,辖5个团、3个直属营,兵力1.1万人。为此,贺龙只好将一些干部降职使用,并劝说一大批老部下返乡组织民军,以待时机。3月,谷青云主动卸职,与贺龙大姐贺英等带100余人枪,从武汉返回家乡,组织农军“保境安民”,建立后备武装力量。4月,桑植反动团防头目陈策勋,勾结谷青云的马弁谷光耀、谷有章反叛,谷青云被害,时年37岁。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伍文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