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号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张家界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人口不足10万的桑植,就有1万多人参加红军。无数父老乡亲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这些英烈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张家界的骄傲,是我们加快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主流媒体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开设 “张家界英烈谱” 专栏,集中报道张家界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
陈明清,又名陈升阳,1916年出生在大庸县(今永定区)。陈明清自小家境贫苦,过着艰难的生活,少时就挑着豆腐担子沿街叫卖,分担养家重任。
1934年,陈明清跟随红军参加革命,成为一名红军战士,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活动。1935年被编入大庸独立团。因做事机警,斗争热情高,他成为了一名通讯员,先后参加过桃子溪、板栗园、王家厂等战斗。11月,陈明清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到达金沙江畔,陈明清因身患重病,被安排在当地百姓家疗养。半年后病愈,见赶不上部队,遂决定回乡。一路躲避国民党军的清查,几经周折,终于在1944年辗转回到家乡大庸。
1948年,大庸县国民党、三青团为“竞选”代表发生武装械斗,陈明清的父亲被“冷枪”打死,他十分悲痛,恨透反动统治。大庸刚解放,陈明清立即主动向驻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报告敌情及社会情况,要求参加革命。师政委袁福生建议留驻大庸开辟新区的部队给他安排工作,陈明清被安排担任军民消费合作社主任。之后主力部队入川作战,大庸县只留下一个连的兵力。当地土匪、敌特分子见大军已走,开始到处骚扰,制造谣言,扬言要攻打大庸县城。陈明清早年当过红军,有战斗经验,又熟悉当地情况,便继续协助政府和部队做好保卫工作,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宣传共产党、解放军的政策。同时,组织力量从津市购进大批食盐、煤油、百货等物资充实市场,安定民心,稳定局势。
1950年,解放军回师大庸,进驻茅岗区剿匪,急需粮食和日用品供应。为搞好剿匪部队的后勤供给,大庸县政府决定在茅岗设立一个军民消费合作分社,并派陈明清组织筹建。当时从县城到茅岗只有水运,陈明清在一次押运军粮和物资时,突然遭到潜伏在河边石洞里的田明元股匪袭击。在土匪疯狂的射击下,船板被击穿进水,船身下沉,剿匪队员无法组织还击,陈明清和战士们壮烈牺牲。
陈明清遇难后,遗体被安葬在峡洞灰窑峪。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中共张家界市委党史研究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