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芳华70载·奔跑追梦人】㉕|覃双喜:初心就在幸福新村里

编者按:

韶华无雕饰,追梦显本色。

在张家界,有这样一群追梦人,坚守日常,努力追梦,守护着最初的梦想和信仰。

他们不懈追求、执着追梦,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红网张家界站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活动,特推出子栏目【芳华70载·奔跑追梦人】专题报道,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70名奔跑追梦人,讲述普通人立足平凡岗位努力追梦、奋发进取的动人故事。

我们都是追梦人,越追越有味!

1.jpg

覃双喜:作为村干部,最大的力量来自群众,是群众的信任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多年来,覃双喜始终践行这样的承诺。

当地小孩在村部自由自在玩耍。(房屋上为光伏发电项目)

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2日讯(记者 李森林)走进武陵源区三家峪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和当年的“家底”薄、集体经济弱的“空壳村”完全“对不上号”。在村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照耀在村里百姓幸福的脸上。

“不光我说的他好,群众都认为他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当官就是要为民做主,当官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他深受我们三家峪村老百姓的欢迎。带领村民过生了富裕的生活,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武陵源区中湖乡三家峪村村民王熙明说。

村民王熙明口中的他正是多年来,在最平凡不过的岗位上,为村民撑起一片幸福新天地的武陵源区中湖乡三家峪村党支部书记覃双喜。

2011年,覃双喜当选为三家峪村支部书记,当时,三家峪村是个“家底”薄、集体经济弱的“空壳村”,村民们仅靠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过日子,覃双喜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发展村特色产业上。

一直在基层的覃双喜看准了“鱼泉贡米”种植产业。由于三峪村中青年人大多外出打拼,农田就成了闲置地。为盘活闲置资源,在2014年成立了孟辉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410亩,重点打造优质水稻,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让村民把精力放在种植质量上,无后顾之忧。九年来,村民收入大增,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两千元到现在的五千元。带领全村83户,303名精准扶贫对象在鱼泉贡米产业链中脱贫致富,2016年三家峪村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盘活了村特色产业,覃双喜又把重点放在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上,修公路、建水渠、架电线、兴产业,在大家的努力下, 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有效解决了全村人民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网络难等问题。同时,还多方协调创办了土家米酒厂,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原来的1万元达到10万元。

身在基层而心存高远,时刻以抓好党建带队伍、服务群众惠民生为念,踏实工作、孜孜以求。村里人都夸他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干部。

在他的感染和带领下,全村人干劲十足。如今,三家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新村。村民们谈到覃书记,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覃双喜说,下一步打算是戒骄戒躁发挥好劳模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村的实际,搞好乡村旅游、人居环境治理、传统文化和传统农业的发展。

由于工作突出,2019年被市总工会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覃双喜淡定地说,作为村干部,最大的力量来自群众,是群众的信任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今后他要继续带领三家峪村的群众劳动致富、勤劳致富,用智慧和汗水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9/08/02/578421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