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民族团结进景区 文旅融合促发展

红网时刻通讯员 罗长跃 报道

近年来,张家界市民宗局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入点,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形成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个建立”,夯实创建之基

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不断加强创建工作顶层设计,让民族团结进景区成为全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图片-0.jpg

8月24日,张家界市民宗局举办新时代基层干部民族宗教工作主题培训班,将创建工作列入培训课程。

建立创建工作进景区机制。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总目标,深化主题内涵,创新方式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张家界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由“七进”目标增加为“八进”,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旅游工作中,嵌入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旅游”的工作模式,不断推进景区创建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景区创建指标体系。把景区创建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总体部署,参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考评细则,制定张家界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景区测评指标,使景区创建成为体现民族特色,展现民族地区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舞台,使旅游推介传播成为宣传民族团结理念、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洗礼的有效载体,让“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建立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坚持将创建工作与旅游发展同部署、共推进,在景区内利用民族团结宣传牌、宣传展板,液晶电视、LED屏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坚持把民族团结知识和理念融入到深度旅游讲解中,展示了“一个导游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宣讲员”“一个景区就是一个展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的平台”,让游客在自然舒适的旅游体验中接受民族团结知识教育,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近年来,民族团结进景区不断深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被授予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张家界大峡谷旅游区、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区分别被授予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第九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三个强化”,提升创建之质

着眼于挖掘景区民族文化内涵,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融合,让景区成为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展示基地,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平台。

强化民族文化与演艺展演的融合。市民族部门与文化部门紧密配合,指导“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张家界千古情”等演艺展演节目将桑植民歌、摆手舞、茅古斯舞等民族文化遗产与现代舞台技术完美融合,打造知名旅游民族文化品牌,全市5台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演艺大戏,演职人员和群众演员3000余人,平均每晚观众达1.5万余人,游客中有60%以上观看过民族文化演艺节目。向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充分展示了张家界市少数民族风情,让民族文化之花在景区常开不谢,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家界天门狐仙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分别获批第三批、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强化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积极指导全市一批非遗传承人和民族企业,把民族工艺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使砂石画、龟纹石雕、土家微缩景观、土家根雕、土家挑花和麻布绣衣等民族工艺产业化、商品化,集中展示了全市的民族民间艺术,使景区创建与弘扬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互动嵌入。

图片 1.png

7月4日,2022年张家界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助力旅发会”土家族“六月六”民俗文化节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罗水乡开幕。

强化民族节庆文化品牌的挖掘。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旅游文化,精心打造节庆活动品牌,白族“三月三”、土家族“六月六”等传统节会活动成为旅游营销新亮点,张家界市城区“元宵灯会”被评为全国五大灯会之一,让游客在民俗风情体验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各族人民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情同手足的民族感情,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三个结合”,筑牢创建之魂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进景区与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让景区成为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有力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向纵深发展。

与引导民族客栈科学发展相结合。积极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市民宗局参与制定的《民族客栈》湖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湖南省此项工作空白,在全国属于首例。2022年湖南省首批民族客栈示范单位授牌仪式在张家界市举行,张家界永定区远方的家、武陵源区梓山漫居、武陵源区5号山谷、武陵源区回家的孩子等4家客栈被评为“湖南省首批民族客栈示范单位”,占全省民族客栈示范单位总数的57%。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民族客栈200余家,年总收入达2亿余元,每家客栈平均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在拉动景区经济发展、提升游客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民族大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带动民族产业持续发展相结合。向上积极争取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助力推动张家界莓茶、武陵源区民族客栈群、慈利县生猪、桑植白茶等民族产业发展,形成了具有张家界民族特色的,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体验为一体的全链条民族文化产业。全市现有1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授予国家、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被授予“2020年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镇”称号。

与促进区域整体协同发展相结合。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积极承办2026年“第十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时与湘西州共同申办2027年“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全市逐步打造一批“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社会受欢迎”的民族工作特色亮点,加快了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步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凝聚磅礴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罗长跃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2/10/18/1195156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