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8月22日讯(通讯员 李捷 赵渊)疫情之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座孤岛。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用真情撑起一片天。疫情来袭,来自全省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第一时间齐聚张家界,艰苦奋斗、抗击疫情,直至8月21日已有24天,这也是张家界实现“零增长”的第6天。这期间,张家界市疾控中心流调队员赵渊也用日记记录下他所经历的这些最真挚朴实的情感,今天节选了他的日记片段,让我们与他一同亲临现场,感受一线的点点滴滴。
今天是8月21日,这是张家界实现“零增长”的第6天。在这20多天里,我与湘潭疾控人共同奋战在流调一线,互相协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我非常感谢身边有一群可爱可敬的人,让我始终坚信,这场战役,我们终将大获全胜!
时间倒回到7月29日,湘潭市派出一支17人的流调人员队伍驰援张家界,作为最早支援张家界的外援队伍之一,他们的足迹和汗水留在了武陵源与永定区每一个角落。我特别感谢湘潭市疾控中心的粟晓玲队长,她是一位经验很丰富的流行病学专家,基础扎实、技术过硬。为了尽早控制住张家界的疫情,她始终以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夜以继日地追踪、分析、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日夜兼程直至完成整篇流调报告才会稍作休息。同时还会兼顾编写疫情防控方案,与同事探讨疫情以及疑难病例,对于患者提供的每一条线索都会认真比对、现场核实。同行的两个年轻小伙刚参加工作不久,粟队长常常带领着他们回顾以往的病例,不厌其烦地传授流调经验,在生活上也对他们非常关心,以至于两人更乐意称呼她为“晓玲姐”,而不是“粟队长”。 还记得在武陵源调查大连确诊病例康某的行动轨迹时,由于病例已经在大连当地隔离治疗,电话一直打不通,粟队长很仔细的翻阅之前的初步流调报告,提出按时间划出时间轴,再按照时间轴去重走病例的路线,当时武陵源烈阳高照,一天下来,一个正常的男人都承受不住,而她却没有任何埋怨,当得知一条新线索时,又收拾东西召集队员马上又出去核实,回来后又汇总各方面的资料补充撰写流调报告,当一份最新的流调报告放在台上的时候,看着里面那详细的内容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一次前往现场流调的途中,在车上听到她和女儿通电话,我才意识到,在他们来张家界的第二天,湘潭就报告了一例确诊病例,而让她一直牵挂的,除了张家界的疫情,还有那个天天喊着“想妈妈”的女儿。仔细想想,粟队长不过30几岁,她在人民需要她的时候义不容辞站出来,远赴几百公里外抗击疫情,作为一名疾控人,我深刻感觉到我们在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面前并不孤单。
在湘潭市支援队中,还有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老师,她是张昊,湘潭县疾控传防科的骨干,一位90后小美女,小小身板里面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她总能在众多繁琐的数据面前冷静分析,工作起来有条不紊,询问病例循循善诱。为了及时完成流调任务,熬夜加班、通宵达旦也不过家常便饭的事情。作为队长,她每天身先士卒,从电话流调、现场流调、笔记记录到撰写报告,总是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个任务,完美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
在和湘潭支援队共同战“疫”的这些天里,我还遇到过许多这样优秀的人,他们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奋战在一线,在这分秒必争的战场上挥洒着青春与汗水,为的就是尽快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是一个个普通的人,他们在生活中有着各自平凡的角色,但在这里,他们为张家界百万儿女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是名副其实的抗疫英雄。同心抗疫,感恩有您们!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捷 赵渊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