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疫随笔:“医”脉相承 —致敬平凡的他(她)们

有那么一群常常在年轻医护人员背后的前辈,他们曾经风华正茂,他们曾经剑胆琴心,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经历过疫情防控战疫的深深体会,我想赞美他们以表达我的敬仰之心。

1Q8A9283_副本_副本.jpg

武陵源区人民医院医护工作者在一线为居民核酸检测采样。(邓灵仙 摄)

QQ图片20210821124625.jpg

医院工会主席杜苹(右三)20多天坚守“疫”线,带领大家完成应急医疗物资、车辆调度等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邓灵仙 摄)

自全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年轻的医护人员都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但是院内的疫情防控和正常的临床运转都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支持。危急时刻,前辈们挺身而出,哪里需要哪里搬!大外科主任胡智军和高年资副主任医师龚印每天轮流上24小时的门诊兼住院部,看诊、收病人,累得不行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怨言。

印象最深的是,8月14日两位前辈医师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带领年轻医生为胫骨骨折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确保医疗服务不断档,保障人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就诊需求。这是值得我们年轻医生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B超室主任杜小玉每天在完成本本科室工作任务的同时,克服人手稀缺、对橡胶手套过敏等实际困难,穿着隔离衣在炎炎烈日下到大门卡点和预检分诊值守。每次值守回来都需要注射抗过敏的药物才能缓解症状,但是她说:“没关系,我还可以的”。这些藏在背后的小小的故事,却彰显了大大的胸怀。

西药房的前辈药师毛成刚,顾不上生病住院的父亲,顾不上自己的高血压和其他身体疾患,依然坚持上好本职班的同时还坚持经常到大门口半夜值班。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毛病多,在这个关键时候虽然不能到一线抗疫,但是我不能掉链子,守好医院大门的第一道关卡,严防死守,不让这个凶残的病毒侵入我们的医院。为这样的前辈点赞!

还有我们妇产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卢艳医生,带病坚持上好门诊24小时班,在院内值守的同时还兼顾我们医务人员日常生活需求。还有带伤上阵的主管护师邓青玉,腿上打着石膏、手上拄着拐杖依然半夜值守预检分诊和院内采集核酸信息录入。

或许这些微不足道的故事和一线抗疫事迹无法比拟,但是这些背后默默付出的前辈医生影响着我们这些年轻医生砥砺前行。有了他(她)们在后方做坚强的后盾和支持,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危难之际,彰显我们这个大家庭该有的气质和担当,我为之深感自豪!

难忘2021年特殊的八月,这个八月让我们错过了秋日的第一杯奶茶;错过了夜市摊前的小龙虾;错过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八月,也让我们有了时间陪伴家人,享受亲情;有了责任去奔赴一线,诠释担当;有了感动去喝彩平凡,致敬家乡!我们的医护人员以凡人之躯,托举生命。全力以赴,只为守护大家的平安!仰望星空宽广胸怀,紧紧守护着心中的爱,愿我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作者系武陵源区人民医院 康克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康克盛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1/08/21/98290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