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决战决胜之势发起最后总攻,奋力夺取张家界市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脱贫无捷径,勤劳是关键。在张家界,有这样一批贫困群众,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向幸福生活。
红网张家界站推出《脱贫计》专题报道,诉述他们自力更生脱贫故事,展现积极向上的扶贫正能量,树立脱贫光荣导向,提振脱贫精气神。
除杂、剥壳、抛光、装袋……刘长安正在自家小型加工厂内进行大米加工。
犁地,已实现机械化。“就拿这一亩5分地来说,以前人工需要一天才能犁完,现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10来分钟。”刘长安介绍。
“今年的油菜长势很好。”当农田未种上水稻时,刘长安就种上油菜。
一颗感恩之心。自己脱贫后,刘长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带动身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还积极回馈社会。
“今年计划把规模扩大到1500亩,把田种得越来越好,让产量越来越高,带动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通过种田,实现脱贫致富。”刘长安说道。
得益于脱贫攻坚,当前谷罗山村水、电、路、村部等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红网时刻张家界4月20日讯(记者 廖秋萍 李森林 通讯员 黎治国)
昔日,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穷帽”高高挂;
如今,他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周边150余户贫困户共同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他,就是张家界市种粮大户、张家界市桑植县桥自弯镇谷罗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长安。
农田不能荒,得种!
谷罗山村坐落在离桑植县城37公里远的大山深处,是桥自弯镇的深度贫困村。刘长安是这个村的一名贫困户,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户。
“以前一直在外打工,收入很低,经常入不敷出。当回家后看到大片农田荒废后,莫名的有些心疼,就想着要充分利用起来。”
随即,刘长安想着在这些荒废的农田里种水稻,但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传统精耕细作种植普通水稻不现实,不仅投入大,效益还低,为此,他想到了科技种田——种植优质水稻。
心动不如行动。2014年年初,刘长安承包了100多亩稻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并试水种植优质水稻。可是,还只到秧苗阶段,就以失败告终,田里的秧苗全都烂完了,投入的近5万元全都打了水漂……
技术、政策有了,得干!
面对失败,刘长安没有气馁,而是从自身找原因,他意识到自己是技术不过关,管理未到位,便开始寻求解决方式。向书本学、外出培训以及向有经验的人学,反正能用的招都用上了。
“当了解到他的创业想法和实际情况后,镇里和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积极对接,为他送去种子和相关精准扶持政策,并安排技术人员全程指导,鼓励他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产量,积极帮他拓宽销售渠道,打开市场。”桥自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芙蓉介绍。
技术和政策保障有了,加上自身学习掌握的种植经验,刘长安对科技种田有了更多底气,且更加努力,仅2014年,刘长安就承包了桥自弯镇400余亩稻田,范围涉及谷罗山村、牛洞口村等四个行政村,覆盖16个村民小组65余户,实现年产值50万元,除去生产和人工成本,净盈利10.8万元。
当年,刘长安就实现了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带动乡邻致富,有劲!
为进一步把好质量关,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从苗床、稻田、餐桌的各个环节,刘长安都严格把关,还先后购买插秧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农忙时节更是吃住在田间地头,虽然满身污泥,但他总是笑得灿烂。
经过悉心栽培,现在,刘长安所种植的水稻已经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价格好、不愁销。
“刘长安是我们镇的‘脱贫之星’,这名小伙子勤劳肯干,能吃苦、敢担当,他自己脱贫以后,还带动周边4个村300多村民脱贫增收。”说起刘长安,刘芙蓉赞不绝口。
为带动身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刘长安成立了谷罗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秉承“多种一亩地,致富一群人”初心,始终坚持“两免费一带动一收购”(免费发放稻种或秧苗、免费提供统防统治、带动贫困户就业、高价收购社员稻米)原则,目前入社会员达到300多户,其中贫困户就有150余户,直接带动经济收入每亩增加500元,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当前,春耕已经进入育秧播种阶段。连日来,刘长安与合作社社员都忙着整田平地、播种施肥……
“农业投入见效慢、风险大,本来不敢加大投资,但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多,就吃下了‘定心丸’,今年计划把规模扩大到1500亩,把田种得越来越好,让产量越来越高,带动更多农户尤其是贫困户通过种田,实现脱贫致富。”刘长安说道。
望着绿油油的秧苗,想着能带动更多乡邻致富奔小康,刘长安干劲十足,眼里充满了期待。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廖秋萍 李森林 黎治国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