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案例:慈利县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助力“三农”新发展

编者按:2022年是张家界市委确定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年,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创新年活动方案和创新项目评选方案要求,主动思考、探索创新、积极实践,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形成了创新争先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富有潜力的创新项目。为认真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各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我们从中择优筛选创新案例,分期发布,供学习交流。

博士站.jpg

制图/舒信。

“小团队”赋能“大农业”——慈利县成立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助力“三农”新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慈利县作为农业大县,上世纪创立的旱地“两季三熟”模式名列全国前列,“水稻双两大栽培技术”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稻控蘖增粒栽培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但近些年来,慈利县农业专业人才匮乏,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日益显现,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如何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慈利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DSC08500.jpg

2016年以来,慈利县通过公开引进、定向培养、公开招录、回引乡贤、本地挖掘等多种途径集聚了一批农业人才,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慈利县整合公开引进的涉农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立“慈利县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围绕“农技人才培育、农民技术指导、农村产业升级、农业项目争取、农副产品推广”等五大板块实干笃行、创新致远,有力促进本土农业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提质升级,为慈利全面提升“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慧基因。

DSC08885.jpg

“小平台”凝聚“大队伍”。充分发挥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蓄水池”和“加油站”作用,吸引聚集更多高层次农业人才来慈助慈建慈,为县域人才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高屋建瓴筑巢。坚持将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打造成慈利县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优质孵化平台,整合2019年以来公开引进的10名涉农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配套出台《慈利县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理念和职责任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实验、技术指导等活动,让团队成员干有方向、干有举措、干有目标。二是整合资源壮巢。围绕杜仲、柑橘、茶叶、旱杂粮和蔬菜、水果、中药材、特色养殖等“四大四小”农业产业实施“人才梯队帮带工程”,相继培育孵化乡土人才717人,从大中专毕业生、个体从业者、务工返乡人员、民间艺人、退伍军人等五类人员中选定“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150人补充进入全县专家人才库,蓄起了农技人才“青黄接力”后发之势。三是夯实垒土固巢。深度撬动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积极邀请教授导师、专家学者、同学校友开展课题指导、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与高校、院所在发展规划、技术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合作,架起“以才引才”桥梁纽带,先后与王子立、李吉瑞、刘阖盘等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及10名导师、校友交流工作,为慈利农业集聚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创新发展要素。

“小视频”凸显“大作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手机“新农具”发布农业技术短视频,构建农户在家就能选路子、学技术、增效益的“智慧课堂”。一是“田间课堂”选路子。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业务骨干及科技特派员拍摄“田间课堂”,结合本地资源、市场前景及经验做法,从耕地选择、育种选苗、生产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农户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越来越多农户通过“农业+”增收致富。二是“科普视频”开方子。自主创建“农学博士在慈利”视频公众号,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作物生长状况和技术指导需求,先后拍摄大豆种植、玉米病虫防治等科普小视频13期,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宣传推广农作物栽培与种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问题39个,受益农户26980余人次。三是“直播带货”架梯子。通过市场对接、宣传造势、电商平台、线下民宿特产零售及线上直播带动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和农户打通销路,目前已推荐2家蔬菜企业与长沙蔬菜重点批发市场签定保供互助协议,组织10家经营主体参加全省“乐享消费•湘当韵味”——2022湖南消费促进季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实现了助农销售良好开局。

429644966.jpg

“小课题”做出“大文章”。结合土地资源禀赋精准制定科研课题,延长扩充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新品示范添活力。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定向确定年度研发课题,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先后落实展示示范品种99个,精准筛选适宜我县栽培的主导品种,实现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良种、良技、良法、良具”配套应用,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二是品比试验增潜力。以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为中心,举办全省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现场作业演示会,承接完成湖南省水稻品比试验,全县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余亩,优质双低油菜种植面积1.5万余亩,270余个参试品种通过湖南省水稻品比试验检查验收,推动了全县水稻种业“品种-品质-品味-品牌”梯次转变。三是产业科研强实力。借助湖南省“优质粮油工程”主导实施特色旱杂粮产业发展科研,先后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筛选、不同田间配置试验、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秸秆还田、机播对比和套做示范等8个农业课题研究,试验涉及16个玉米新品种、25个大豆新品种,促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助力通津铺镇长峪铺村旱杂粮连片示范区创建湖南省首个智慧旱杂粮孵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21111080638.jpg

“小项目”打造“大品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富硒、绿色、有机、生态农业,进一步擦亮“硒有慈利”县域公用品牌。一是生态农场规模初显。协助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申报生态农场项目,打造特色农产品及衍生产品产业链条,成功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1400万元,创建国家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2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区域农业产业水平得到有力提升。二是种养循环有序铺开。建立绿色种养循环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开展种养循环乡镇试点,优先选择有粪肥施用习惯、施用设施设备条件较好的零溪、岩泊渡、东岳观等3个乡镇作为核心示范区域,其余23个乡镇(街道)批次科学布点,争取9家专业化企业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运输、施用服务,完成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面积10万亩,全县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序铺开。三是绿色农业稳步推进。围绕“温泉之乡”“杜仲之乡”“大鲵之乡”品牌,坚持贯彻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思路,协助县委县政府成功争取中央扶持乡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县以及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等41个绿色农业发展项目,参与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贯穿生产过程以及收获、加工、包装、储运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了全县一二三产业绿色有机融发展。

“小交流”促成“大合作”。加强与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一是站校合作精业务。主动与湖南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横向交流,在课题研究、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实践锻炼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先后与湖南农业大学邓子牛教授专家团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包小村团队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联合编制《慈利县柑橘产业发展规划》《慈利县茶叶、杜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可操作的年度实施方案,为相关农产品研发提供科技支撑。二是站企共建促提升。加强与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与湖南长峪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金慈银澧茶叶有限公司、张家界博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4个农业现代化科研实验基地,涵盖茶叶、苗木、杜仲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种植和生产加工,有效推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落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汇聚”的新增长极。三是站站联合展风采。结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地慈利阳和渔浦书院契机,围绕组织社会实践、挖掘特色产业、培养三农人才、研学路线设计等板块,开展“清慈共话乡村振兴”主题座谈会,完成专题文创“雾道茶铺”主视觉设计,携手推介慈利杜仲、洞溪辣椒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造了共建、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关系。

澧兰点评:

慈利县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成立“慈利县农学博士团队服务站”,有力促进本土农业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提质升级,为提升“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智慧基因,作为区县党委创新项目推荐。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家界市委组织部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655/65/1207131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