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全市紧密型医共体中心药房、审方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桑植县举办,市卫生健康委党工委书记向辉标,副主任罗选斌参加会议并进行现场指导。

桑植县构建“中心药房+集中审方”新体系。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梅勇 周亮明 莫宏亮 张家界报道
在湘西北层峦叠嶂的武陵山区,桑植县这片曾经见证红军长征血战的红色土地,如今正进行着一场关乎46万山区群众健康福祉的医药改革攻坚战。面对医改前药品断供率超50%、慢性病患者翻山越岭买药、村卫生室药柜常年半空的困境,桑植县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支点,创新打造“中心药房+集中审方”体系,为破解偏远山区用药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桑植方案”。
改革动因:大山深处的用药之痛
“过去村民买降压药得赶半天山路到县城”,八大公山镇卫生院院长回忆,因配送成本高、采购量小,乡镇卫生院常备药严重不足,高血压患者面临频繁断药风险。更严峻的是,分散采购导致药价虚高,处方审核缺乏专业支持,用药安全暗藏隐患。
体系再造:“六统一”集中破冰突围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专项小组,整合卫健、医保、财政三方力量投入专项资金改造1200㎡总医院中心药房。依据省级指南,结合县域疾病谱和基层需求,科学制定并动态调整《桑植县总医院用药目录》,涵盖药品1500余种、耗材1800余种。在此基层上重构“六统一”供应链。统一管理:成立了总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统一目录: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执行同一用药目录,从根本上解决了上下转诊用药衔接不畅的问题;统一采购:县域公立机构需求打包议价,集采药品占比达85%,综合成本直降20%;统一配送:第三方物流建立“急救药品5小时内达,普药72小时全覆盖”网络,配送率从50%飙升至95%;统一结算:实行药品货款由总医院统一结算支付,简化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服务:成立了总医院审方中心。
智慧审方:为用药安全加装“三道保险”
一是强化前置审核。建成区域智慧药学平台,所有处方过筛“系统初筛-人工复核-专家终审”三级审核机制,重点审核用药合理性、配伍禁忌等。截至目前拦截并干预不合理处方1.2万张,干预成功率达95%,从源头大幅降低用药风险。
二是强化全程监管。通过处方点评、质量通报、数据监测等方式,对合理用药进行持续监管和反馈。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处方合格率显著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县域合理用药水平整体提高。
三是强化基层服务。建立县级药师与基层药师结对帮扶机制,通过远程指导、现场带教、集中培训等方式,全年培训基层药师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药事服务能力。
民生账本:1800万元背后的获得感
在凉水口镇卫生院的取药窗口,糖尿病患者张大爷展示新开的胰岛素:“过去234元一支,现在89.91元;过去要花半天时间到县城购买,现在走几分钟就能买到”。这样的变化源于改革释放的三重红利。可得性:乡镇药品配备品种增加4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全覆盖;可及性:门诊次均药费降18%,住院药费降15%,2024年全年为群众减负超1800万元;安全性:处方合格率提升至90%。
改革启示:县域医共体的“桑植实践”
“这不仅是物流体系的升级,更是医疗资源的深度重组”,桑植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总医院党委书记刘国华指出关键突破点。以药为媒强化医防融合,药品保障网成为分级诊疗新支点,基层就诊率提高至68.1%。数据赋能提升管理效能,药品库存周转从60天压缩至30天,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智慧平台打破地理阻隔,位居偏远山区的八大公山镇卫生院,如今可实时获取县级药师审方支持。
当审方药师们通过远程系统为23个乡镇的基层医师审核处方时,这条“云上送药路”正呼应着90年前红二、六军团在这片土地播下的精神火种——长征精神。从“两把菜刀”到“一张处方”,桑植用改革证明:破除山区健康屏障,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投入,更是刀刃向内的制度创新勇气。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梅勇 周亮明 莫宏亮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