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澧源时评|澧水映红榴 桑植谱新篇——从“红石榴杯”村模秀看民族地区文旅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微信图片_2025-04-09_131258_728.jpg

文/钟昱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千多年前,屈原行吟于澧水之畔,以香草美人寄情山水,咏叹这一方水土的灵秀与深情。而今,深秋的桑植,行政中心前的大草坪上,“红石榴杯”丰彩村模秀总决赛如约而至,澧水汤汤,倒映着民族服饰的华彩;青山隐隐,见证着乡村振兴的脚步。这场以“同心再出发·筑梦新长征”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场“衣袂翩跹皆是诗,歌舞飞扬总关情”的视听雅集,更是一幅“直播连山海,农香飘九州”的富民画卷,让这部流淌千年的山水诗篇,在新时代续写着“文旅相融、产业共兴”的华彩章节。

直播助农,从“乡村四月闲人少”到“云端带货忙不休”

11月3日午后三时,暖阳斜照,大草坪上,“开播了!村支书”直播大赛正如火如荼。五道水水田坝村的华书记手持一罐莓茶,笑意温润:“这是我们桑植的‘高山绿宝石’,冲泡时可见春芽舒展,清香沁人。”屏幕那端,订单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实时观看人数节节攀升,仿佛重现“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景,却更添一份“助农兴村”的深情。

十八支村播团队,六人成组,各显其能。非遗传承人巧手织就土家锦,种养大户捧出山野葛根粉,乡镇干部化身“家乡推荐官”,讲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故事。“流量+金额+单数”的三维评分,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条从田间到云端的产业链。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高山蜂蜜,借由直播走入都市生活;往昔“香自苦寒亦难传”的土家腊肉,跨越山水成为千家万户的餐桌美味。恰如古诗所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桑植人正以直播为“新犁铧”,在数字田野中耕耘出更加丰饶的希望。

村模走秀,从“越罗衫袂迎春风”到“民族华彩入画来”

暮色初合,华灯初上,T台被镀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音乐渐起,十二支代表队依次登场,土家织锦绚烂如霞,白族扎染清雅似水,苗族银饰清脆如铃,在步履摇曳之间,铺展出一幅流动的桑植风情长卷。澧源镇“春韵澧缘队”的姑娘们身着杜鹃花纹饰的裙裳,步履轻盈,仿佛将“春天花会开”的烂漫穿在了身上;走马坪白族乡“花儿朵朵开队”的服饰缀以流水纹样,行走之间,似有“水韵桑植美”的清音在衣袂间流淌。

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描。评委打分中强调的“创意新颖”“民族特色”,实则是桑植人对自身文化底蕴的自信表达——当村模将本地的山水、节令、非遗绣入衣襟,T台便成了桑植的“行走风景”。观众为银饰的光芒所吸引,便会向往八大公山的云海缥缈;为织锦的锦绣所打动,便愿走进芙蓉桥白族乡,亲手体验经纬交织的匠心。正如古人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场走秀让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也让“文旅融合”从理念落地为“游客愿来、村民能富”的生动实践。

才艺竞演环节更见风情:洪家关白族乡“帅乡英姿队”的摆手舞,步调铿锵中洋溢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淳朴欢愉;五道水镇“五林山水队”的山歌联唱,声腔婉转间蕴藏着“青山不语意自深”的自然礼赞。七位专业评委的打分,不仅评判技艺高下,更品读“民族团结”的深意——在桑植这片多民族共居的土地上,“红石榴”象征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这些才艺,正是文化共生共荣的鲜活见证,也是吸引八方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还想来”的情感纽带。

农产展示,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到“文创赋能展新姿”

晚八时三十分,农副产品创意展示悄然启幕。十种桑植特色农产品渐次亮相,高山蜂蜜盛于绘有澧水风光的陶罐,野生葛根粉静置于雕花木盒,桑植白茶的包装上印着土家西兰卡普的纹样。四位村模手托产品款款而行,不仅是展示,更是诉说——她们会微笑着递出一小勺蜂蜜:“您尝尝,这是我们山野间的馈赠,甜中带着花香”;也会轻捻一叶莓茶:“这茶耐泡,三泡之后余韵犹存,就像我们的生活,愈品愈有滋味。”

这情景,令人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诗意,却又融入了“文创点亮乡土”的时代智慧。桑植的农产品,不再只是原始的物产,而是被注入了文化的灵魂,土家腊肉的包装讲述着“年猪”的民俗传统,葛根粉的解说传递着“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当远方的客人为这些“有故事的产品”心动,他们所带走的,不只是一份特产,更是一段属于桑植的记忆;而村民所收获的,也不仅是收益,更是对“吾土吾民”的深情与自豪。这种“以文促产、以产养文”的良性循环,正是“红石榴杯”的深远用意——让文旅的热度转化为发展的动能,让每一份农产都成为桑植走向远方的“乡土信使”。

同心筑梦,从“长风破浪会有时”到“共绘桑植新画卷”

当《爱我中华》的旋律在夜风中响起,大草坪上欢声如潮,笑脸如织。一等奖的喝彩、优秀奖的掌声,交织出桑植“文旅搭台、经济唱戏、民族团结”的生动图景。这场盛会,不是转瞬即逝的热闹,而是桑植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持久耕耘,上半年的“春天花会开”“乐享丰收年”等主题活动,已为乡村旅游积攒了深厚人气;此次总决赛的直播带货与农产展示,更将为特色产业打开长效的销售通道。

从屈原笔下的“澧有兰”,到今日的“红石榴杯”,桑植的山水未改其秀,却因文旅与经济的交融赋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的“美”,不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静默风景,而是能够带动乡亲致富的活跃资源;这里的“团结”,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真实力量。正如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桑植正以“红石榴”为精神象征,为文旅与产业插上双翼,载着各族群众的共同梦想,航向共同富裕的崭新征程。

这场村模秀,终将落幕;而桑植的故事,正翻开新的篇章。当更多人因文化而走近、因产品而停留,当民族团结的根系在发展中愈加深厚,我们相信,这片曾经见证红色历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书写出更加动人的——澧水新篇。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钟昱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55/96/154069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