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欣赏丨未名湖:张家界的秋

微信图片_20250917091220_206_20.jpg

文/未名湖

寒露过后,张家界的山野开始调色。不是画家那种小心翼翼的调配,而是把整座山谷当作调色盘,任性又慷慨地泼洒。最先感知到的总是那些槭树,它们站在山坳里,像一群突然想起心事的少女,脸颊悄悄泛起酡红。

在海拔1000余米的堡子界林场,我避开游人如织的森林防火道,独自从巡山小径往上走。这条人迹罕至的小道,松木板搭建的台阶上苔痕斑驳,落叶交错,踩上去松软软的,像踩着时间的绒毯。路旁的油茶花正开,白瓣黄蕊,细碎碎的,却香得执拗。那香气不是飘来的,而是凝在清冷的空气里,等你撞个满怀。

半山腰有片荒废的梯地,荒草齐腰。金黄的野菊花从倒塌的石垣里探出头来,花瓣上还挂着晨露织就的珠帘。忽然听见沉闷的挖掘声,循声望去,是个采药的花甲老人正在费劲地挖掘岩壁缝隙。他腰间系着的竹篓里,已经装了半筐黄精。

“霜打过的黄精最好。”他直起身,用衣袖抹了把额汗,“像人,经历些寒苦,药性才足。”

他说话时,山风正好掠过,满坡的芒花齐刷刷低头,露出背面的银白。那一瞬间,整座山都在翻页。

沿着巡山小路越往上,秋意越浓。不是那种层林尽染的浓烈,而是各种颜色恰到好处的交融。枫香树的红,银杏的黄,青冈栎的褐,还有常绿乔木的苍翠,它们不是斑驳地混杂,而是像经纬交织的土家锦缎,在光影里流动变幻。

我在一棵老珙桐树下歇脚。夏天时它该是满树白鸽般的花朵,如今只剩疏朗的枝干,却别有种清矍的美。树杈间有个废弃的鸟巢,用细藤和枯草编织得极精巧,像一件被时光遗忘的艺术品。忽然飞来两只山雀,在巢边跳跃鸣叫,仿佛在回忆春天的旧事。

这时阳光穿透云层,整个山谷顿时明亮起来。林场对面天门山的雄姿愈发俊秀挺拔。那些石峰不再是冷峻的青灰色,而是泛着温润的光泽,像浸泡在陈年黄酒里的琥珀。最奇妙的是偌大的天门洞悠悠然吐出一缕缕飘柔似仙女腰带的薄雾,恍如天地在轻轻呼吸。

临近正午,我登上林场的森林防火瞭望塔。凭栏远眺,云海正在脚下邻县沅陵的山地翻涌。连绵十五公里的森林防火带里,那些油茶和茶叶苗郁郁葱葱,绿得让人心醉。北边远处天门山、七星山那些傲立亿万年的石峰群,此刻成了云海中的群岛,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有个摄影师架着三脚架在等光线,他告诉我,已经在这里守了两天。

“等一缕最懂事的秋风。”他眯着眼望向远空,“等它把云吹成我想要的样子。”

可是风来了,云散了,他等待的奇迹却没有出现。他也不懊恼,只是默默收拾器材:“明天再来。山肯等亿万年,我等几天算什么。”

下山时选了另一条路,经过一片竹林和古松群落。秋竹与春竹不同,褪去了稚嫩的青翠,泛出淡淡的鹅黄,竹节处还染着些许黛色。竹叶在风中簌簌作响,那声音清越如玉磬,与松涛的浑厚恰成应和。在那株五百龄古松下,我和友人与它照了一张今年秋天最美的合影。古松的虬枝在秋阳下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在为我们讲述它见证过的无数个秋天。

回程路上,林场外的竹林深处隐着几间瓦屋,炊烟正袅袅升起。门前的晒架上,摊着新采的野菊、待染的土布、串成辫的红椒。有位老人在院中编竹篓,手指翻飞间,青竹篾就服帖地交织成器。他不需要图纸,所有的技法都在心里,在祖辈相传的手感里。

“留下来喝碗热茶吧。”他抬头招呼,眼神澄明如溪水。

我婉谢了他的好意,却在他门前的水缸里掬了捧山泉。水是甜的,带着竹根和岩石的味道,这才是张家界真正的琼浆。

夕阳西下时,我们一行坐在山下的红河谷畔。对岸的绝壁被晚霞染成绯红,倒映在红岩掩杂的绿波上,如梦如幻。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翅尖点起圈圈涟漪,把倒影搅碎又重组。这一刻,忽然明白何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银般泻满山谷。秋虫的鸣叫变得稀疏,反而衬托出山夜特有的寂静。这种静不是死寂,而是饱满的、有生命力的静,像熟睡的巨兽均匀的呼吸。远处偶尔传来守林人的脚步声,沉稳而踏实,仿佛在与大山对话。

我忽然想起日本俳句诗人种田山头火的那句:“秋风拂过,一草一木皆成佛。”眼前的张家界,每块石头、每棵树、每缕风,都在这秋光里获得了神性。它们不言语,却诉说着最深的真理;它们不挽留,却让人想要永远停留。

张家界的秋,就驻守在堡子界林场这样的山头上,这是一场盛大而安静的蜕变。它不急于展示,不刻意渲染,只是从容地完成生命的轮回。而我们这些匆匆过客,若能偷得浮生半日,在此与秋天深深对望,便也算不负这岁华,不负这山河了。

返程前,林场的朋友送过来一包采摘于山崖的野菊花茶。回到家里,我迫不急待地钻入茶室立即冲泡了一杯。干枯的花瓣在热水中缓缓舒展,恢复生机,汤色渐渐变成清澈的金黄。细品一口,初觉微苦,继而回甘,最后满口都是山野的清气。

原来,最好的秋天,是可以泡在杯子里,一饮而尽的。就像那些深藏在记忆里的美好时光,看似远去,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重新活色生香。

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我手中的这杯秋色,正与远山的暮霭遥相呼应。原来,我们带走的不是一包野菊,而是整座张家界的秋魂——它在茶香中苏醒,在记忆里生根,提醒着每一个在尘世奔波的人:山还在那里,秋还会再来,而生命的丰盈,永远藏在这些与自然深深对视的时光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未名湖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54/58/1535169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