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澧源时评|添柴加薪:点燃乡村振兴的产业之火

微信图片_20250227183559.jpg

文/熊国锋

春风拂过田野,泥土的芬芳裹挟着希望的气息。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农村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从传统农耕到现代经济的蜕变篇章。从桑植西莲的茶山翠浪,到休闲农庄的欢声笑语,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然而,这画卷背后,亦有暗流涌动——市场的风雨、产业链的短板、品牌的沉寂,如同一道道待解的考题,呼唤着更深层次的破局之力。

燎原星火: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

乡村从来不乏智慧的种子,缺的是点燃火光的契机。桑植西莲人深谙此道,他们以一片茶叶为媒,将山间的云雾与阳光酿成“黄金叶”,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茶香飘出深山,不仅叩开了市场的大门,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无独有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兴起,让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找到了交汇点。农事体验、田园民宿、生态采摘……这些“新农活”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这些成功案例印证:乡村产业的潜力,在于因地制宜的深耕,更在于将资源转化为价值的智慧。

暗礁与风浪:产业进阶的隐痛

然而,产业之路从非坦途。丰收的喜悦常被市场的寒潮浇灭——“谷贱伤农”的循环,让农民在增产与增收间进退维谷。产业链的短板更如无形的枷锁:许多优质农产品止步于“原字号”,加工薄弱、附加值低,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令人扼腕的是,无数“深闺珍宝”因品牌缺位而默默无闻。一箱箱贴上他乡标签的土特产,背后是本土品牌建设滞后的无奈。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产业的韧性,更折射出乡村振兴中系统化思维的缺失。

破局之道:以合力筑就产业长城

解局之钥,在于多方协同的“添柴加薪”。政府需扮演“护航者”角色——通过市场预警机制平抑价格波动,以政策倾斜扶持加工企业,让产业链从“粗线条”迈向“精工笔”。品牌建设则需“内外兼修”:对内严控品质,以绿色认证筑牢信任基石;对外讲好故事,让每一份农产品都承载乡土的温度与匠心。而人才,无疑是产业火种的传递者。吸引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方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正如古语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让农民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角,乡村振兴方能行稳致远。

田野上的未来可期

乡村振兴,是一场关于希望的远征。当政策的阳光、市场的活水、人才的甘霖共同滋润这片土地,农村产业必将迸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我们期待,未来的田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找到生长的方向,每一份耕耘都能收获时代的回响。添柴加薪,不仅是为产业赋能,更是为无数农人的梦想续写华章——让乡村真正成为孕育幸福的热土,让每一缕炊烟都升腾起时代的温度。

(作者单位:张家界市桑植县上河溪乡人民政府)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熊国锋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6/61/1473583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