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旅发会|慈利打硪号子训练紧锣密鼓 青春力量激活非遗活力

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黄国军 卓少民)9月7日,张家界学院艺术学院训练馆内鼓点阵阵、号声震天。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正挥汗如雨,紧锣密鼓地开展打硪号子专项训练,以最饱满的状态为即将到来的旅发会蓄力,让这项承载着湘西北劳动记忆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舞台绽放光彩。

“打硪号子不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声韵,更能成为旅发会上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省级非遗慈利打硪号子传承人黄国军介绍,为确保在旅发会舞台呈现最佳效果,团队特别邀请专业表演艺术家驻场指导,从硪具挥舞的力度控制、号子唱腔的气息运用到集体协作的节奏呼应,开展了为期数周的系统化特训,力求让每一个动作都复刻传统精髓,每一段唱腔都传递劳动豪情。

训练现场,学生们精神抖擞。在指导老师的口令引导下,他们肩挽绳索、手控硪具,随着“修水利呀~齐出力呀~吆吔嗬,打硪呀吆吔嗬……” 的铿锵号子,将石硪有节奏地拉起、顿下,动作整齐划一如行云流水。

“能让百年老号子在旅发会唱响,这种成就感难以言喻。”张家界学院大三学生宾灿坤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道。作为参训队伍中的骨干,他和同学们主动把课余时间变成“加训时段”,从硪具起落的弧度到号子换气的节点,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训练中不仅要和队友踩准节奏,更要体会老辈人‘齐心断金’的协作精神。这种专注力和团队意识,早已悄悄融入我的学习生活。”他坦言,能以青春之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更多游客透过号子声读懂张家界的文化基因,再苦再累都值得。

“旅发会是让非遗‘活态传承’的绝佳舞台。” 慈利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打硪号子在当代焕发新生,当地正以“进校园、进课堂”为核心抓手,通过组建学生传承队、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让年轻一代在亲身实践中触摸民俗文化的温度,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此次学生参演旅发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慈利打硪号子诞生于湘西北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在修筑水库堤坝、夯实屋基路基的集体劳作里,人们以号子统一步调、鼓舞干劲,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词句、裹挟着汗水温度的旋律,不仅记录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沉淀出“众志成城”的精神密码。如今,这穿越时光的号子声,正借着旅发会的东风,在青春的演绎中续写新的传承故事。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黄国军 卓少民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3/90/1526402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