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一会 一会千年 桑植唱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新乐章

6dd9c7b033ec7fbf86b001f16e90228.jpg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12日张家界讯(记者 李森林 通讯员 甘政)在湖南省桑植县空壳树乡陈家坪村,桑植民歌的高亢嗓音与土家族摆手舞的欢快节奏交织共鸣。9月9日至12日,桑植民歌寨村歌赛与跨越千年的“七月二十一”赶会活动如期举行。而这一次,远方的客人乘着高铁而来,为这一传统盛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562ce9d6992f1d8d60afd72f5225df9.jpg

f2ff1ddf5b0d148916ba9b5ec2abb71.jpg

777b7e50637274783085cbb98c0a4f6.png

活动现场

9月11日上午,桑植高铁站锣鼓喧天。“坐着高铁去桑植”重庆首发团的106名游客刚一抵达,便感受到浓郁的热情。十二名锣鼓队员以激昂的鼓点相迎,工作人员手举欢迎标语,让风尘仆仆的旅途瞬间化为欢声笑语。“锣鼓一响,整个氛围立刻活跃起来!”来自重庆市渝北区的邱小清夫妇兴奋地表示,“桑植人跟我们重庆人一样爽快热情,让我对后面的行程特别期待!”

这支高铁旅游团不仅是交通方式升级的见证,更是桑植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注脚。他们白昼探访“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在光影交错的钟乳石间领略自然造化;走进贺龙纪念馆和故居,聆听红色故事,感受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夜晚,他们汇入民歌寨的千年之约,成为村歌赛、长龙宴和民俗巡演中的一员,与本地群众共唱共舞,亲身体验“千年赶一会”的文化魅力。

e0e6936df9cd45bf6a98b5998ec80ef.jpg

活动现场

这一盛况,源于桑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2006年,桑植民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高亢的山歌、委婉的小调、铿锵的澧水号子和热闹的花灯歌舞,不仅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

随着高铁开通,桑植与成渝地区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来张家界,唱游桑植”逐渐成为区域旅游新热点。曾经的发展滞后村陈家坪,依托毗邻张家界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打造“民歌寨”品牌,推出乡村灯光秀、民歌长廊、农耕体验等文旅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超十万人次,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与产业分红,走出一条文化赋能、旅游拉动、产业兴村的振兴之路。

“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架在颈项上,砍掉脑壳只有碗大个疤……”在村歌赛的舞台上,尤其动人的是那些扎根土地的歌声。养猪户陈大哥走上赛台,用一曲《要当红军不怕杀》唱出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一唱歌,什么烦恼都没了……虽然我是个普通养殖户,但这份爱国心从来都不比别人少!”正是这些发自心灵的歌唱,让桑植民歌不再静默于历史,而是流动在生活之中、传承于百姓之间。

46585e3672c55a3e16b9fc422775a16.png

稻田绘画

夜幕降临,村晚现场灯火璀璨,民歌联唱、摆手舞、乡村小品轮番上演,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繁星之下,歌声越过山峦,传入远方,讲述着一个千年古村在新时代的自信与活力,也唱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诗篇。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甘政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3/56/1527738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