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洁 张家界报道
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层峦叠嶂的崇山深处,崇山小学校长黄章永的名字,已成为一面鲜艳的教育旗帜。40年来,这位土生土长的教育人,将毕生心血倾注在乡村教育事业上。他用“心”领导凝聚队伍,用“情”关怀滋润学生,用“智”破解办学难题,用“爱”守望乡土乡情,甚至以带伤忍痛坚守讲台的“钢钉精神”,生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让一所深山小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他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乡村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张家界市道德模范等多项殊荣。
非权力领导:聚青年力量,育乡土深情
面对以青年支教教师为主力的师资队伍,黄章永摸索出一条“以情感凝聚人、以实践培育人、以情怀感召人”的独特道路。生活关怀暖人心,初来的年轻教师常有诸多不适,他将大家接回家中改善伙食,“搭把手”式的互助,润物无声地营造出“家”的氛围。家访赋能促融入,每周两次家访,他不仅是沟通家校,更是精心设计青年教师“推介会”。向村民介绍教师的优秀与责任,强化信任。这份信任,点燃了青年教师的乡土情怀,许多人开始自费为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理解尊重绘未来,面对支教期满教师离开的心愿,他既理解其现实需求,又着眼长远,引导其认识扎根价值。崇山学校成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摇篮”,从这里走出的许多教师已成为各校骨干,情怀与能力共生。
坚守与抉择:为师表,树楷模
黄章永的个人经历为师生树立了精神坐标。职业定锚,从代课教师转为民办后,职称之路曾坎坷。学习会上领导“教学有成即为价值”的鼓励,特别是被选送北师大深造的荣光,坚定了他从教心志。始终心系乡土,当学校声誉鹊起,组织欲调其至城区名校任职时,他思虑深远。城区岗位固然平台更高,但崇山小学的存续事关一方孩子的未来。他选择留下,将根深植乡土。
“钢钉”印证铁肩。冬日一场意外,他为保障学生饮水,挑水滑倒重伤,体内植入钢钉。术后仅14天,这位“钢钉校长”就忍痛重返讲台,“不能耽误孩子学业”是他唯一信念。这枚钢钉,成了他“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担当精神的最硬核见证。质朴信仰“端了教育这碗饭,就担得起这份责!要对得起信任,对得起那份工资!”他用最朴实的话践行着最崇高的教育承诺。
专业为根:深耕课堂提质效
教学专家是黄章永的底色。学校教学质量长期在后坪村小学校中名列前茅。视学习为甘泉,无论是长期进修还是短期培训,他永葆“新生”姿态,坐前排,勤记录,将北师大、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所学内化为教学养分。博览群书,尤其精研专业与文学艺术。
课堂自有章法,备课重学生个性。反对“流水线”式集体备课僵化教案,强调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详案必躬亲。板书构体系,讲评贵透彻。十三张期末考卷,不惜书写26版黑板解析错因,务求学生真懂真会。教案置于讲台,成青年教师参考“宝藏”。反思中精进,坚持课后反思,动态调整教法。
乡土情怀:从校长到“主事人”
他被村民视为最信赖的“主事人”,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化干戈为玉帛,家庭矛盾,村民常请黄老师调解,展现出卓越的基层协调能力。乡情厚如山,村民杀年猪盛邀“吃杀猪饭”的纸条,折射出他在村民心中的至高位置。
拓荒担当:破困境办学,引活水进山
立足山区困境,他勇于创新探索。风雨无阻保安全,为师生行路安全,他四处“化缘”筹资修桥补路。恶劣天气亲自设点集中接送。创寄宿式管理解难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照管、家教缺失、行路难等问题,他顶住压力办起完全免费寄宿制。崎岖山路上,一年穿坏3双解放鞋是常态。开门办学拓视野,与长沙清水塘小学等名校结对,带领学生“走出大山看世界”,邀请城市学生“走进山里同成长”,拓展教育格局。公益协同促共享,常垫资办事,募集物资共享中心校,送锦旗谢关爱。精心组织交流接待,让师生吸收先进理念。
育人为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他将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一个不能少,学生未到,山高路险必寻回,耐心说服。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为母亲患病、卫生堪忧的女生改造独立小屋,自费提供洁净被褥和课桌,持续关怀督学,助其蜕变。巧用智慧护心灵,巧妙处理学生丢钱事件,无证无责情况下,他智慧化解矛盾,既教育了行为不当学生,又保护了双方尊严,彰显育人智慧。
点亮深山的教育灯塔
黄章永40年的坚守,是一部用脚步丈量、用汗水书写、用心血灌溉的乡村教育史诗。他不靠行政命令,靠身体力行引领青年教师;不求个人发展捷径,求山区孩子的未来坦途;不畏办学艰难险阻,以创新破解困局;不辞琐碎事务,深植乡土赢得民心。崇山小学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写照。这位在大山深处昂首挺立的“钢钉校长”,以其坚毅的臂膀与温暖的光热,为乡村振兴筑牢了最基础、最深沉的人才基石。他是一盏灯,照亮了无数深山学子前行的路,也辉映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洁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