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人民曾以跟着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坚定信念,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桑植县,有5万余人参与红色政权建设,有2万多人参加革命,有4000多人踏上万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新时代长征路上,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推动“红色赋能,绿色发展”,全面开启革命老区共同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特色产业铺就富民基石。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烟叶、粽叶、食材、中药材等“三叶两材”主导产业。成功创建“桑植白茶”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24年茶叶产值达7.93亿元,较2020年增长177.2%。创新烟叶“三跟三走”发展模式,种植3.93万亩,产烟9.1万担,居全市第一;烟叶税收达3100万元,烟农收入达1.5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以上。全县粽叶产量达14亿片,产值3亿元,销量占全国市场80%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广燊公司获批建立全市首个湖南省植物活性成分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寨外云田公司创建蔬菜示范基地2000余亩,新增出口创汇12万美元,成为张家界市最大蔬菜出口基地。“桑植县探索地理标志兴农”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2024年农业总产值达32.39亿元,增长4.2%,连续三年稳居全市首位。
(二)“两山”转化释放生态价值。坚持“红色赋能·绿色发展”主题,大力做好“水”文章。作为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之源,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高标准入选“中国好水”名录,实现了“一泓清水出深山”,年均向长江输送Ⅰ类水20亿立方米;“一条产线富桑梓”,饮用水产业带动县域GDP增长2.1个百分点;“一片青山生万金”,水源经济占全县GDP比重达19.3%。2022年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农夫山泉张家界生产基地(桑植)项目,桑植成为其湖南首个水源地。项目全面投产后产能可达25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首款标识“张家界八大公山”的天然饮用水上市,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实践和桑植县共同现代化试点“绿色发展”的鲜活样本。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速,龙鹤风电、九十九尖风电场及人潮溪/卧云界光伏等项目加快推进,2025年可实现并网发电,年产值达15亿以上,税收达5000万元以上。
(三)民生共享绘就幸福底色。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2024年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2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个,新建城区污水管网37公里,是过去8年的总和。桑植县成功入选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省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示范县之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2021—2024年累计投入“衔接”资金达12.7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占比超过60%。2024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547元,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织密民生保障网络。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36亿元,四年增长了42.4%。其中,民生支出达4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18%。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3.2:1缩小至2024年的2.4:1。社会保障支出达8.01亿元,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2024年,教育投入达8.31亿元,连续4年高位增长。千兆宽带进校园、班班通配备率均达100%,农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乡镇寄宿制学校均100%满足学生寄宿需求。卫生事业投入达4.94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医共体(县级总医院),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发展大会优秀案例。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典型经验被国家交通部推介。打造交通强县共商、共建、共管、共养、共享“五共”模式,典型做法在全省推介。四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平安桑植建设卓有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利福塔镇金家台村“五图共治”成为湖南省唯一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案例。全面推行“屋场会”模式,2024年召开5000余场,实现村社全覆盖,收集解决群众诉求3200余条,化解矛盾1800多起。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桑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