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赵慧敏 张家界报道
盛夏时节,在永定区沙堤街道龚家垴村的田间地头,金黄的烟叶与嫩绿的秧苗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久违的“双抢”繁忙景象。“烤烟+水稻”轮作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一地双收”的甜头。
今年以来,龚家垴村在党支部书记贵长青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大胆尝试“烤烟+水稻”轮作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科学安排作物茬口,既打破了同一地块最多连种三年烤烟的传统限制,又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的良性循环,让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轮作后病虫害少了,化肥农药用得也少了,土地越来越肥。”龚家垴村党支部书记贵长青介绍,截至7月底,全村260亩烤烟已完成80%采收,预计亩产值5400元,总产值65万元。25亩示范优质晚稻全部完成抢插,预计可增收5万元。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新模式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烤烟种植期间共提供3640人次的就地务工机会,人均季节性收入达1.5万元。“以前农闲时就闲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宋大叔笑着说。
站在田埂上,贵长青算起了“三本账”:“经济效益增收账”让村民们腰包鼓起来,“生态效益长远账”让土地活起来,“社会效益惠民账”让村庄美起来。八月的风吹过,烟稻摇曳间,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赵慧敏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