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合拍的00后·三下乡|循声向阳共谱文化新篇 站长赠书解码千年文脉

图片26.png

王家坪镇文化站站长向队员们介绍土家传统文化(张岂凡/摄)

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戴畅 孟雨欣)近日,“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深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文化站开展调查。在这里,队员们收获了一份承载着土地记忆的珍贵礼物——文化站站长李炎雄将凝聚地方文化精髓的《古庸土家集》《王家坪镇志》赠予团队。这份馈赠背后,是一位土家族文化守护者“扎根故土五十载的赤子情怀”。

图片27.png

志愿队队员对李炎雄进行采访(施佳烨/摄)

作为在此坚守半个世纪的原住民,李炎雄如数家珍地为队员们解码千年文脉:从孕育出8名清华学子的“耕读相济”精神传承,到承载千年营造技艺的218栋土家吊脚楼群落;从贺龙元帅1935年创建的湘鄂西首所红军医院及馆藏58件革命文物,到他耗时十年收集的12封战士家书;从他躬身恢复的古法“冷水红”稻穗,到以此为核心带动的17家民宿年增收12万元产业链;从“春晒茶、秋晒椒”的传统农俗,到升级为拉动全镇年旅游收入8600万元的沉浸式非遗IP。 “守正创新,方得永续!”在红军医院展柜前,这位72岁站长抚摸父亲传递的历史温度,以三代人的坚守完成文化血脉的活态传承。

图片28.png

李炎雄将《王家坪镇志》赠与志愿服务队(施佳烨/摄)

“文化传承贵在守其魂、创其形。”凝望着浸润毕生心血的土地,李炎雄将泛黄的志书郑重交到青年手中。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嘱托,“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李国娇表示,将把调查结果与乡村走访深度结合,以《古庸土家集》为蓝本开发“非遗密码”主题课程,用青春视角搭建古今对话之桥。在为期一个月的服务中,这支跨省而来的青年力量,将在吊脚楼的飞檐下、红军医院的遗址前,践行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让千年文脉在“循声向阳”的青春步履中澎湃不息。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戴畅 孟雨欣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1/68/1515196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