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迁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划破校园的宁静,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的操场瞬间化为一片欢腾的海洋,跳远区的刻度线上活跃着孩子们不服输的身影,折返跑与算术结合的创意游戏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土家摆手舞的韵律在阳光下流转成文化传承的纽带……桑植县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的“微改革”,让四万学子告别了“赶厕所都要小跑”的仓促时光,在这里,课间不再是时间的缝隙,而是承载着积极向上的运动场、孕育创造力的游戏场、滋养身心健康的能量场。
课间时光催生教育新生态。传统课间的10分钟,学生们普遍反映时间紧凑,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县超四成学生因课间活动不够而身心疲惫,近视率攀升的警报更让大家反思,课堂效率与课间活力形成对立,孩子们每天的运动量是否不足?桑植县通过将课间延长至15分钟,整合碎片时间,学生每日活动总量突破2小时,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笑取代了往日的困倦,学生们既能酣畅游戏,也能参与体育锻炼,课间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好时光”。
非遗激活校园新活力。走进桑植县多所小学,都会被地面的“魔法阵”吸引,40余种彩绘游戏区如跳房子、算术折返跑等,将水泥地变身体能训练场和思维竞技场,土家摆手舞融入课间操,孩子们在“摆顺摆、蹬顺蹬”的韵律中传承非遗,澧源镇一小3600名学生齐跳桑植花灯舞,民歌《四季花儿开》的旋律让课间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这种“游戏+文化”的设计,既让身体充分锻炼,又让精神得到滋养,运动不再是机械的体能消耗,而是充满仪式感的文化体验,课间自然成为学生向往的“快乐必修课”。
县域统筹聚合发展新动能。桑植县课间改革用“县域统筹”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难题,全县56所学校同步推行15分钟课间制,4万学生共享标准化活动方案,废弃器材改造、安全监督员培训、非遗课程开发等举措,让城乡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这种“全县一盘棋”模式,将单一学校的创新转化为普惠性政策,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农村孩子与水田拔河、稻田抓鸭等特色活动相遇,每所学校都能因地制宜开发“校本游戏”,教育的多样性便在红色沃土蓬勃生长。
社会携手共筑成长新堡垒。桑植县课间改革的成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当地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捐赠运动器材、体育设施,为校园增添活力元素;热心家长也积极参与,化身课间活动的志愿者,协助教师组织游戏、保障安全,为孩子们的欢乐时光保驾护航。在政府主导、家校社协同的模式下,课间改革从校园延伸至全社会,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温暖网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坚实根基,让每一个课间都成为孩子们自信迈向未来的坚实阶梯。
从“赶时间”到“享时光”,从“寂静走廊”到“沸腾操场”,桑植县的课间变革,宛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荡漾出教育的新活力与新希望,课间不再是被忽视的角落,而是化作滋养学生心灵与身体的肥沃土壤,孩子们在奔跑中强健体魄,在游戏中启迪智慧。愿这充满温度的课间时光,成为桑植学子记忆中最闪耀的星辰,照亮他们奔赴山海的逐梦之路,当课间成为传承与创新的一面镜子,桑植教育正以改革之姿,回应着“双减”政策的时代叩问——原来,教育最美的风景,就藏在孩子们自由奔跑时扬起的发梢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迁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