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昱
澧水奔流,篮球撞击地面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桑植县廖家村镇这场盛夏的“村BA”,早已不只是一场球赛。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张家界山乡发展的新图卷。球场上的每一次跃起、每一声呐喊,都深深烙刻着乡村振兴的印记。
篮球为媒,唤醒乡土新活力
昔日的晒谷场、孩童嬉闹的空地,如今成了廖家村镇最热闹的篮球场。28支队伍集结于此,来自镇里8个村(社区)及周边乡镇的350多名球员同场竞技。
冲天溪村采莲的汉子们,放下沾满晨露的竹篓,带着对篮球的痴迷和为村争光的劲头,迅速组队。他们日夜苦练,赛场上的每一次运球、投篮,都饱含对家乡的深情和对胜利的渴望,球队的曝光让村里“春赏花、夏采莲、秋收稻”的四季旅游路线受到关注,“冲天一吼,胜利在手”的誓言响彻球场。莫家塔村的黄蜀葵种植户,平日里田间劳作双手布满老茧,此刻却在球场上迸发力量。他们知道,球队的每一次精彩表现,都是给自家黄蜀葵最好的“活广告”,沾满泥土的手掌拍击着篮球,誓要在篮下为村庄拼出一份荣光。
揭幕战上,二户田村“姑爷队”对阵廖家村社区“姑爷队”。队员里,有面朝黄土的农民,也有风尘仆仆归来的乡贤。技术或许生涩,拼劲却十足,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展现无遗。“姑爷”与“幺姑”同场,篮球成了新时代农民情感共鸣的鲜活载体,更成了农产品销路对接的“社交场”。采茶练就的灵活双手运球娴熟,挑惯稻谷的宽厚肩膀在篮下寸步不让。动作带着山野的粗粝,砸落地面的每一滴汗水,都诉说着超越自我的信念。
场边同样沸腾。白发老人用乡音呼喊着孙辈小名加油,眼里满是骄傲。孩童骑在父亲肩头,目不转睛,小手比划着投篮动作,脸上写满新奇与热爱。篮球,成了联结全村的纽带,将疏离的邻里重新拉近,让沉寂的村庄找回久违的热闹。从城里写字楼赶回的向畴丞,球衣下是对家乡的眷恋:“专门回来,为村荣誉而战!”这朴素的誓言,让篮球成为缝合城乡裂痕的金线,让故土不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可触摸、可建设的家园。
赛事搭台,激活乡村新动能
“冰粉凉茶根本供不上卖!”冷饮摊主李建军的感叹,道出了“村BA”带来的经济暖流。赛事的火热,点燃了廖家村的乡村集市,更催生出实打实的“篮球经济”红利。
连续7天的比赛,日均吸引周边乡镇及县城游客超2000人次,带火了餐饮住宿,更让深山的农副产品、特色美食走出山门,身价倍增。桑植白茶的清香萦绕赛场,吸引游客驻足品尝、购买。竹筐里莲米温润,阳光下黄蜀葵铺展成金色海洋,成了抢手货。非遗织机在游客注视下欢快运转,土布上精美的纹路,织进了增收的希望。
“村BA”不仅带来消费热潮,更催生长效联动。民宿老板忙着扩建客房,农家乐推出“篮球主题套餐”,电商镜头对准赛场内外,将山乡好物推向全国。冠军的土猪、亚军的山羊、季军的鸡鸭,这些带着浓郁“村味”的奖品,成了生态农产品最好的名片。“村BA”为农民提供了舞台,更是当地“体育+文旅+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让单场赛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过去一个季度的乡村集市总和。它跳出了传统乡村“靠天吃饭”的局限,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注入源头活水。澧水河畔,篮球正架起通往山外的桥梁,让绿水青山间的物产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更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治理升级,凝聚振兴新合力
“村BA”的成功,折射出廖家村镇党委政府的治理智慧与村民的广泛参与。赛事筹备伊始,村民便自发组成志愿队伍,布置场地,让简陋球场焕发乡村特色;宣传赛事,线上线下齐发力;维持秩序,保障安全;周到后勤,备足饮水物资。
村民议事厅的灯光常亮至深夜。大家围坐一堂,热烈商议,赛制如何定?赛程怎么排?奖品设什么?有人提议“用本地特产当奖品,既省钱又能打广告”,有人建议“划分特色产品展销区,让游客看完球就能买”,这些好建议都得到采纳,田间地头合作的默契,转化为组织赛事的强大合力。这民主协商的过程,本身就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动课堂,更是集体增收的“头脑风暴会”。
村民们将传统“薅草锣鼓”改编成助威战歌,激昂鼓点与呐喊交织,点燃赛场。老中青组成的“咱家村代表队”,场上配合默契,将团结协作从赛场延伸到生活。偶有争执,村民秉持公平尊重的体育精神上前调解,矛盾迅速消弭。这种由内而外迸发的治理活力,比任何命令都更有力量。正如副县长宋云飞所言:“廖家村镇‘村BA’,展现的是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家为家乡操心出力,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根基。”这觉醒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角、经济收益的共享者。
文化铸魂,勾勒山乡新气象
在廖家村,篮球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赛事期间,土家迎宾鼓的铿锵、傩戏面具的神秘跃动,与篮球声交织碰撞,激发出别样魅力。夕阳下,鼓声随有力棒槌激昂回荡。身着民族盛装的演员,跳起刚劲神秘的傩面舞,喜迎“村BA”开赛。这文化交融,让廖家村的“村BA”独具气质——带着泥土芬芳,浸透民俗韵味,是山乡文化自信的昂扬表达,也是“文化变现”的鲜活样本。
更深远的,“村BA”正重塑着廖家村的精神面貌。在外务工的青年受赛事鼓舞,在群里热议回乡办篮球训练营,既为家乡体育出力,也圆创业梦。村头公示栏贴出了文体广场扩建方案,回应村民对文体生活的新期待。连古稀老人,也学着用手机回看精彩片段,感受篮球的激情。篮球点燃的,不止赛场的热度,更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了建设家园的创造力。这份精神的蜕变,是乡村振兴最核心的动力源泉,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劲底气。
澧水奔流 山乡新生
终场哨响,球场渐静,但激起的涟漪仍在扩散。妖气洞的桑植白茶包装印上了球队Logo,农家小院挂起“篮球主题民宿”灯箱,“黄蜀葵种植基地”成了研学新热点。
这些变化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振兴,无需刻意雕琢复杂模式,关键在于找到激活内生动力的那把钥匙。对廖家村而言,篮球就是这把钥匙。它唤醒了沉寂的山乡,为特色产业开辟新路,让乡村治理凝聚人心,使乡土文化焕发光彩。
澧水潮涌,见证蜕变;篮球声歇,动能不息。在振兴路上,廖家村用一场“村BA”生动诠释,最磅礴的生命力,源自大地深处,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当体育精神融入乡土血脉,当发展活力在山乡奔涌,这座张家界腹地的小镇,正奋力书写着自己的振兴篇章——一个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山乡振兴样本。这,正是中国乡村振兴最动人、最富希望的一抹亮色。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钟昱
编辑:张潘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