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31日讯(通讯员 朱渊)5月31日上午,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体艺馆内热闹非凡,学生们载歌载舞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其中汉戏传承班带来的汉戏表演《中国戏曲》成为舞台的亮点之一,博得全校师生的喝彩。
慈利汉戏,作为湖南的地方大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最早由盛行的弋阳腔发展而来,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2021年,慈利汉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慈利县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当天的舞台上,小演员们精神饱满,妆容精致,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充满了专业范儿,精湛的表演让现场师生深深感受到汉戏的无限魅力。
“此次表演不仅展示了小演员们在汉戏学习方面的成果,也体现了学校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支持。”慈利县汉戏传承保护中心老师钟辉表示,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一直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通过开设汉戏传承班等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汉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慈利县汉戏传承保护中心在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成立了“慈利汉戏传承教育基地”,安排优秀汉戏演员组成教研团队,从动作、形体、唱腔教授学生汉戏。截至目前,汉戏传承班已开办5个学期,每学期有近60名学生参与学习,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据了解,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除了在校园推广慈利汉戏外,还对杜心五自然门武术、渔鼓、三棒鼓、三句半、板板龙灯、九子鞭等项目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生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就在前段时间,一个关于慈利县第一完全小学1600余名师生共跳“板板龙健身操”的视频火爆全网,让慈利板板龙灯以学生“课间操”的形式推广传播,燃爆校园。
慈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有近4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列入县级名录的有102项,列入市级名录的有35项,列入省级名录的有12项,板板龙灯更是被列为国家级名录。为了做好这些文化瑰宝的传承保护,让非遗真正走进青少年群体,慈利县把“非遗”搬进校园里、搬到课堂上,通过举办非遗传承人研修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朱渊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