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找张家界民族村寨丨第四期:九溪卫村

编者按:每一个特色少数民族村寨,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从一砖一瓦到一草一木,都是传承与保护的见证。在张家界,生活着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的44个少数民族1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28%,建有12个民族乡。近年来,张家界市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基础。当前,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张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联合红网张家界站推出全媒体报道《寻找张家界民族村寨》,深挖张家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背后的历史故事,寻找村寨特色“印记”,多角度、立体化展示张家界少数民族村寨魅力。

微信图片_20231129094042.jpg

红网时刻记者 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报道

九溪卫村,因九溪会流,故名九溪卫,是张家界东线旅游的重点景区,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内的九溪卫城和梅花殿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溪卫村照片_副本.jpg

梅花殿位于慈利县江垭镇九溪卫村慈利二中校内,外处太平山的缓坡山腰上,因殿中有一幅用贝壳镶嵌的梅花壁画而得名。梅花殿坐北朝南,面积144平方米,三开间二层木楼,正间较大,次间较窄,底层进深等于面阔,深宽均9米,二楼平面为八边形八角挑檐,设回廊,屋顶为八角攒尖,楼梯设于屋内左侧后部,屋顶盖琉璃瓦,殿内采用四根棱形楠木金柱,檐柱之间用双步琴面梁连接。采用上圆下方的履盆式剔雕双线莲花石磉。斗拱均不使用座斗,而是通过插枋穿柱,在枋上叠置斗拱,这与中原做法大异,湖南亦少见,棱形金柱、琴面梁、覆盆式莲花石磉,为唐宋时期建筑风格。清道光十八年(1838)、咸丰八年(1858)进行过修缮。1986年,2000年先后进行大修,现保存完整。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DJI_0377_副本.jpg

_DSC1557_副本.jpg

九溪文化底蕴厚实,数百年来,人们都习惯称谓九溪城。九溪山清水秀,近郊谷幽林茂,可激水漂流,也可平湖泛舟。古城墙九溪古城建于明初,现存高度大部在一丈以上,全部用大砂石条石垒砌而成。西门口的青石牌楼,高雅壮观;南门古渡口的铁索桥,横跨溇水两岸,路人信步通途;十字街的文化活动中心,古朴恢弘,成为人们看书学习,健身娱乐的场所。

现在的九溪卫村,已形成九溪独特的文化和内涵,不仅有城隍会、赛龙舟等活动,还有下三棋、打飞棒、九字鞭、土地戏、莲花闹、做道场等特色活动,继续传承着古老而丰富的土家族传统。

DSC_9023_副本.jpg

DSC_8986_副本.jpg

民俗特色:围鼓、龙灯、彩龙船、花灯、蚌壳精等是九溪卫特色的民俗文艺活动。其中有一个节目特别吸引人们眼球,它由四名壮汉用木杠抬着一张方桌,桌上立有高矮不等的数根木柱,每根立柱顶端各托有一名穿着靓丽服饰的孩童,或男或女,装扮成某剧中人物,很是有趣。这就是九溪独具特色的“抬故事”。2012年,九溪“抬故事”被评定为张家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受牌。

特色美食:九溪村历史上除金香柚外,土特产还有盐豆腐干子、三鲜面、包谷酒、豆芽菜、食心糕、挂面等。

图片1_副本.png

盐豆腐干子,因其从选料加工到成品,都有一套严格加工程序,非常考究,选用纯天然中成药浸制,所以其特点突出,具有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回味绵长,是上乘的下酒菜,因为其韧性十足,老一辈人中口口相传的“蒲扇”豆腐。

yuan_ee2f05572ea65cf71cc6dd0dbcf0f3b6 (1).jpg

油糍儿,以熟糯米捣烂后,用手捏成圆坨,再以煮熟的绿豆炒成如泥的馅儿,合成为10cm见圆熟坯,在食用油中炸成米黄色即成。其特色为入口韧绵味长,略带咸味小吃。(部分图片由九溪卫村提供)

九溪卫村手绘地图:

微信图片_20231129094103.jpg

微信图片_20231129094108.jpg

(手绘:舒信)

《寻找张家界民族村寨》

策划:刘灿

创作团队:张潘 李森林 王洁 伍文 李静怡 陈沫涵 舒信 胡小红 陆波 廖秋萍 全江玲

出品:张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红网张家界站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李森林 李静怡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755/63/133067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