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基层党建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案例:桑植县创新“四链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编者按:2022年是张家界市委确定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年,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创新年活动方案和创新项目评选方案要求,主动思考、探索创新、积极实践,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形成了创新争先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富有潜力的创新项目。为认真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各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我们从中择优筛选创新案例,分期发布,供学习交流。

微信图片_20221118163604.jpg

制图 舒信。

“媒婆”促联姻 “火种”促共生

——桑植县创新“四链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巩固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实践,也是巩固基层政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桑植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县,总面积3475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99个村(居),共47万人。因受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农村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发展集体经济主要依赖政府投入,普遍存在着对接市场难、资金筹措难、集体盈利难等问题。特别是一些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起来的集体产业,既有因人工成本高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弊端,也有因脱离群众而难以持续发展的困难,导致“顾客不买单”“群众不支持”“村里不赚钱”。

四链模式照片3.jpg

桑植县成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指挥部”,并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村集体经济办,负责统筹推进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县农村产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桑植县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创新“四链驱动”工作方式,由县里主导、乡镇主推、村级主动,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通过四个环节,畅通四个链条:

搭建“产业媒婆站”,畅通对接链。“产业媒婆站”是促进村级组织和企业合作的对接平台。一是汇集“有市场”的产业资源。由县集体经济办牵头,将优质企业的市场资源、行业部门的政策资源、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汇集在“产业媒婆站”里,为产业合作牵线搭桥,供村级组织自由选择。二是打造“自愿来”的活动平台。设立“线上”的微信网络平台,免费发布各种资源供需信息,鼓励自由对接交流。设立“线下”的沙龙活动平台,由县集体经济办牵头每月举办一期“快乐聚会”,精选一批优质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进行集中推介,鼓励村级组织因地制宜自由对接。三是坚持“不收钱”的公益属性。媒婆站是一个公益平台,只以促进村企合作为职责,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不参与经营、不入股分红、不争资跑项、不收取费用的“四不”原则。

梳理“对接模块单”,优化服务链。“对接模块单”是推动村级组织主动发展的服务措施。一是梳理“项目菜单”。县集体经济办牵头解剖有良好效益的“村企合作”产业项目,通过细算经济账,确定利益链接机制,梳理了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资产经营等十余个项目,制成项目“菜单”,供村级组织快速对接。二是用活“政策清单”。县集体经济办梳理了各行业部门的扶持政策,列出优惠政策清单,供村级组织快速对接。桑植县政府还出台《关于成立村级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组织依法成立由村民组成的劳务公司,承建200万以内的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技术含量低的政府投资项目,拓展群众和集体增收渠道。三是开出“问题诊单”。针对村级组织“思路不清”问题,通过逐村座谈调研,因村施策确定产业规划。针对产业队伍“人员不专”问题,通过组织约谈,健全乡镇产业办和村级产业专干队伍。针对“村里无钱投入”和“自营产业不赚钱”的问题,探索“订单农业”模式,即:企业给村里下订单,负责保价回收;村级搭建劳务平台,专责企农服务;农户负责生产,在家创业致富;企业按农户销售总额5-10%的比例给村集体支付劳务协调费,作为集体收入。

四链模式照片2.jpg

培育“火种孵化器”,激活动力链。“火种孵化器”是引导资源向村级产业汇集的工作方式。一是培育火种农户,“抱团发展”激动力。村里成立火种积分管理委员会,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把党员和骨干农户培育成“火种”,逐步点燃身边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农户对接市场抱团发展。二是培育火种乡贤,“引凤回巢”建家乡。乡镇成立本地商会组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通过给予政策支持和重点扶持的方式,把有突出贡献的产业人才培育成“火种”,激起“乡贤”回村创业的精神动力。三是培育火种企业,“引企入村”促合作。县委将“引企入村”作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在项目申报、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的方式,把在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培育成“火种”,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与村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打造“发展共生圈”,建立融合链。“发展共生圈”是促进基层组织与广大群众的深度融合。一是打造“利益共同体”。村级党组织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集体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只做平台服务,将“企业经营效益”与“集体经济收益”和“农户销售收入”深度捆绑,“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企业有利润、农户有钱赚,集体才有收益。这种倒逼基层组织主动对接企业和动员群众的工作机制,改变了农民过去“单打独干”的生产方式,营造了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的生活方式,有效促进了企业壮大、农户赚钱和村集体增收的“三赢”。二是打造“特色产业群”。鼓励村级组织根据本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为促进同类行业融合发展,根据行业特点打造了特种养殖、特色种植、资源入股、物业经营等多种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群。三是打造“异地经济圈”。针对一些因自然环境制约难以本村发展的村(居),帮助对接“桑植县长沙飞地产业园”和“县内产业大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了“异地经济”新类型。

四链模式照片.jpg

启示和反响

激活基层内生动力,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县级层面抓统筹和服务,乡镇层面抓宣传和发动,为村级组织自主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充分尊重了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自主选择权,激活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点燃广大群众“求变求富”的自主发展意愿。

动员群众抱团发展,由“村里富”向“农民富”的转变。通过将集体收益和农户利益的深度捆绑,“大河有水小河满”,促使基层党组织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促进农户增收,实现村级组织和广大农户“共同富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撬动点,牵引出农村政治文化、民俗风气、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变化,激发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使农村依靠自身力量强大起来,由依赖外来援助的“被动发展”向为立足自身发展的“主动振兴”转变。

破解农业产业瓶颈,由“经营性”向“服务型”的转变。当前,壮大农业产业存在“农户单打独干”和“产业需要规模”的结构性矛盾,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着“村里没有钱”和“财政也拮据”的现实困难。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把村级组织的平台优势转化为市场资源,在提供优质的服务过程中获得经济效益,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经营产业向服务产业的转变。

澧兰点评:

桑植县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对接市场难、资金筹措难、集体盈利难等问题,创新“四链驱动”工作方式,由县里主导、乡镇主推、村级主动,搭建产业媒婆站、培育火种孵化器、开展异地经济圈等,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区县党委创新项目推荐。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家界市委组织部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655/52/1206090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