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胡雄:乡村要振兴,文化不可缺

图片1.png

胡雄。

红网时刻11月21日讯(记者 肖帅)“大家伙儿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那真是太需要了,花费并不需要贵,但能带给我们的精神层面的富足。这样的文化振兴正是我们乡村振兴应该要取得的效果。”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双坪村党支部书记胡雄是张家界市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之一,为迎接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到来,胡雄提出了《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推进文化振兴》的提案。之所以有这份提案的诞生,那还得从三月份说起。

“当时是我们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一村的人就在咱们这村部广场前,大伙简单的围个圈,击鼓传花、唱山歌、做游戏,好不热闹。”胡雄告诉记者,正是当时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灿烂笑容,让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场活动的好效果一直驻留在胡雄的脑海里。今年暑假,胡雄特意向周边几个村部一起商量,合伙从张家界市里请来了专业的阳戏班子,在每个村部轮流搭台,一唱就唱了一个月。“场场都是爆满。这是咱们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需求一直都有,老人小孩都爱看,重点就看咱们如何引领。”

图片2.png

双坪村妇女节活动。

正是感受到乡亲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胡雄成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以来,就把文化振兴的提案放在了心上,不仅深入了解本村的情况,同时深入到周边11个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乡村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情况,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为进一步开阔视野,他先后到常德、湘西州进行考察。

“在慈利的象鼻嘴村,村部组织下是特地请了书法老师,村民们每个周日下午都可以免费到村部来学书,开班坚持五年多了,现在还是有人在学,这就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和振兴。”胡雄告诉记者,通过国家帮扶,如今农村不少都是集中经营、产业化发展。如今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但相对文化生活仍然匮乏,“像是留守老人,在家无事,闲下来就打麻将、打牌,甚至演变成聚众赌博。”

“其实咱们慈利是全省‘文物大县’,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00多处;非遗项目也有200多项。”胡雄告诉记者,目前慈利县涌现了像龙潭河镇“板板龙灯”、零溪镇“文化大讲堂”、岩泊渡镇“二端午赛龙舟”等精品文化活动,有的还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提升了幸福指数。

“但由于受条件制约,我们武陵山片区在基础设施、资金保障、队伍建设、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项目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还与国家建设标准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乡村振兴短板,制约着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

正是针对现状与需求,胡雄提出自己的提案,并积极参与慈利县委书记高靖生领衔提出的《支持武陵山片(大湘西)脱贫地区建设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引领区》提案调研中。提案建议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文化机制,出台文化振兴战略规划,扶持小微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等具体建议入手,补齐乡村振兴“文化短板”。

“我是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要多反映农民群众的心声,为乡村振兴履好职。”胡雄表示,作为一名党代表,将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努力为上会做好“功课”,当好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传话筒”,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肖帅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1/11/22/1041970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