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吉怀来啦丨除了美景,张家界的这些民俗文化不容错过

编者按:

张吉怀高铁开通在即,这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开放高铁、希望高铁、幸福高铁。这条地跨张家界、湘西、怀化3市州的铁路,将沿线众多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景区景点穿珠成链,是一条“精品旅游线”。

乘坐高铁张吉怀,带着幸福来见你。红网张家界站推出系列报道《张吉怀来啦》,带您遇见最美张家界!

16279970.jpg

在元宵节,土家儿女身穿土家服饰盛装出席。(资料图)

红网时刻张家界10月16日讯(记者 张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张家界也不例外。来到张家界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去看看这里的特色建筑,去欣赏当地的服饰,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张家界多彩的民风民俗定会让你感慨万千,不信大家往下看。

161944310.jpg

张家界拦门酒习俗。(资料图)

【市区观舞】

张家界的土家摆手舞、土家毛古斯舞是民族风情的精华。前来旅游的朋友可以发现在当地剧院、文化馆中有不少精彩的民族表演,如旅游期间恰巧遇到节庆活动日,甚至可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载歌载舞。

v8US-fxzusxt8156536.jpg

土家阿妹跳舞。(资料图)

摆手舞

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甩同边手,走同边脚,则是区别于其它舞蹈的最主要特征。摆手舞又名“社巴”,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间有锣鼓伴奏和摆手歌穿唱,是歌乐舞浑然一体的艺术。

161944902.jpg

茅古斯舞。(资料图)

毛古斯舞

表演人数10~20人不等,他们身披草衣,赤脚,面部草帽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毛古斯”的扮演者们事先在摆手舞场不远的树林中等待,摆手舞跳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轰然入场,摆手舞立即停止,为之让场,说是“祖先爷”来了。“毛古斯”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让人们领略到五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

197803355.jpg

绿水青山间,山歌入画来。(资料图)

【景区赏歌】

在张家界景区内一路上有不少听山歌的点,每个点有七八个土家族姑娘。你可照歌单点唱,也可让她们唱拿手的。金鞭溪沿线的“山歌亭”是听山歌最好的地方,这里地处半山腰,面对着空旷的山谷,对面的山峰形成天然的回音屏,你一定要站着面向山谷听,那样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空谷传音的原汁原味的山歌妙韵。其它较集中的赏歌地点还有:黄狮寨、宝峰湖等。

197803352.jpg

197803353.jpg

来张家界,一定要听阿哥阿妹唱原汁原味的桑植民歌。(资料图)

桑植民歌

在张家界,桑植民歌几乎每个土家阿哥阿妹都会唱,它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桑植民歌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如《板栗开花一条线》《四季花儿开》《门口挂盏灯》《冷水泡茶慢慢浓》《马桑树儿搭灯台》等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众多音乐家在吸纳桑植民歌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了《挑担茶叶上北京》《甜甜的山歌》《心头爱》等作品也都脍炙人口,传唱一时。

143431167.jpg

在永定区王家坪镇,当地村民常在农闲时舞草龙灯、高花灯、狮子灯,以庆祝丰收、祈祷风调雨顺。(资料图)

【乡村玩乐】

行走在张家界,除了赏峰林,游秀水,还可以来个乡村游,在“苏木绰”地区感受土家文化,到梭子丘村感受白族文化,到芭茅溪盐局旧址感受红色文化……好不韵味。

143431166.jpg

扬叉舞。苏木绰地区传承着许多民俗风情浓郁土家民间舞蹈。其中“扬叉舞”“糊仓”是村民每年都开展的群众性农耕文化活动。(资料图)

永定土家习俗“糊仓”

主要流传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农事耕作为主的乡镇农村,是古代农耕文化延续的产物。“糊仓”的过程分为开秧门、吃盖碗肉和糊仓三部分。“糊仓”意味着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谁身上泥巴糊得越多,谁家的收成就越好,仓里储的粮食鼠不咬、虫不蛀,粒粒饱满,颗颗金黄。“糊仓”的民俗里透出的是美好希望和祝福。

10350341.jpg

慈利“抬毛菩萨”民俗文化节活动。(资料图)

10350436.jpg

慈利“抬毛菩萨”民俗文化节活动。(资料图)

慈利抬毛菩萨习俗

张家界市慈利县的抬毛菩萨会历史悠久,源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达到鼎盛。原本是纪念平蛮英雄的民间自发活动,世代相传,逐渐形成慈利县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每年三月初一的抬毛菩萨民俗活动,是对平蛮英雄的一种缅怀,也是对慈利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现已成为慈利县首批张家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1550717425305uaznpp.jpg

慈利板板龙灯。(资料图)

慈利板板龙灯

慈利板板龙灯起源于宋朝,是慈利县龙潭河镇农民自编自演的大型龙舞艺术。一般在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活动中表演。2006年,板板龙灯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16279914.jpg

张家界元宵盛会。(资料图)

【“闹”出来的民俗趣味】

来到张家界,一定要过一次元宵节。听原汁原味的阳戏最有张家界味;跳欢天喜地的花灯最有张家界味;看威风凛凛的龙狮最有张家界味。

张家界的元宵灯会历史悠久,据《永定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八年(1876)。发时初三日后,城乡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而初九日上九,十三日上元,十五日元宵尤盛。而历经传承和发展,也不断将活动推向新高度。

162710906.jpg

土家儿女参加元宵盛会。(资料图)

张家界阳戏

在张家界境内为地方戏之首,尤以桑植、永定为主。桑植阳戏源于湘西北花鼓,以唱腔宛转悠扬、音乐气氛热烈见长。阳戏是张家界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组成部分。张家界阳戏,系阳戏分支,属于北路阳戏,但有上河调,下河调之别!剧目表演并无多大的差别!但在音乐上则各具风格,自成一体。张家界阳戏流行于大庸为中心的张家界地区。2011年5月23日,张家界阳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3431164.jpg

高花灯。(资料图)

143431165.jpg

狮子灯。(资料图)

张家界高花灯

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带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时,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锣、钹、唢呐、鼓等乐器。每人手中拿一盏纸扎灯笼,内点蜡烛两根,顶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纸剪成戏文故事如“八仙”“瓦岗寨”“梁山英雄”之类。高花灯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东起西落,进一个“半边月”,出一“月团圆”,舞个“太极图”。亦可进民房表演,叫“愿灯”,多为祝福、还愿或为某家喜事凑趣。打吆喝、打口哨则只能到户外表演,叫“众灯”,是让大家看的。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红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1/10/16/103005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