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张家界9月17日讯(慈利站记者 唐小花 戴晓山 朱渊)眼下,正是张家界市慈利县中稻成熟期,田间地头稻浪起伏、稻谷飘香,农民抢抓好天气,开镰收割,迎来丰收。
在岩泊渡镇大安村,成片的稻田阡陌纵横,在阳光映衬下,犹如一块块金色的地毯,与栋栋新楼辉映成景,收割机在滚滚稻浪中穿梭,随着齿轮转动,谷粒、稻草迅速分离,谷粒归仓,秸秆还田,一气呵成。颗粒饱满的稻谷,倒入车厢,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我们的收割机每天加班加点,40亩能收割完。早上露水大,不能收割,一般要到九点钟以后,这样收割的种子质量就高。”这两天,稻田的主人符星国要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抢收。今年,他种了600多亩水稻,其中中稻占了一半。春种秋收,从翠绿到金黄,辛苦忙碌一年,经历风吹日晒,他最大的期盼就是满载而归。
这几年,国家惠民惠农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正是看到这一点,符星国回到家乡种水稻。
种植大户符星国说,“多产粮,产好粮,如何把种子的质量搞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岩泊渡水稻生产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第二着力打造千亩示范片,打造高效低耗、优质、环保的现代农业基地。”岩泊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思军介绍。
水稻是慈利县基础产业之一,每年7月份开始,全县各地早稻、中稻、晚稻陆续开镰,10月中下旬,水稻全部完成收割。
县农业农村局粮油作物生产站站长王琼表示,今年全县的产量预计可以达到亩产480公斤。
以前,慈利县水稻生产种植分散、大户较少、效益不高,粮食产能不足。民以食为天,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今年,县委县政府安排1000万扶持水稻生产,真金白银稳面积、稳产量,通过建示范片、开现场会、推进机械化、加大培管等举措,大力推广优质品种,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产量稳定在16.6万吨。
现在,全县水稻种植大户就有300多个,从播种、管理、收割各个环节,机械化成了标配,水稻生产正逐步走向规模化、高效化、现代化。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唐小花 戴晓山 朱渊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