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肩负着履行“两个统一”职责的重大使命,在接续奋斗的征程上、在繁忙复杂的工作中,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守护绿色家园殚精竭虑,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了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展示守护绿色家园共产党员的风采形象,从7月27日起,红网张家界站和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设《守护绿色家园的共产党员》专栏。
生态修复路上“变形记”
桑植县自然资源局 谢俊
2019年4月,我清晰记得,那是自己开始从事自然资源工作的新起点,工作岗位调整到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将近9年的自然资源工作、生活时间,在四季轮回的更迭中匆匆而过,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从繁华喧闹的城市到泥土芬芳的矿区,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毛头小子,到与工人农民侃侃而谈的“精神小伙”,这是一段毕生难忘的“变形记”。
桑植县多山多矿。矿山生态修复被视为桑植县生态治理之路中的必答题。矿产行业曾一度是桑植县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虽然大量矿山关闭,但废旧矿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山体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高陡采石面形成危岩体,废渣无序堆放占压土地严重等地质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存在巨大的生态和安全隐患;过度开采煤炭、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等资源,造成土地裂缝、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多种地质灾害,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作,专业性强,又要结合当地实际。刚刚接手新的工作时,我作为一个愣头青,针对桑植县历史遗留矿山问题,我不断地请教单位上的老前辈,穿梭在林间田地,询问当地群众,逐渐摸清了我县矿山底册;征求技术单位专家意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恢复治理方案……渐渐地,我进入了角色。在一座座矿山,我学会了怎样与工人和当地群众沟通,了解矿山区域地质环境影响情况、周边群众真实意愿。为了恢复我县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目标,我不断与矿山企业沟通,组织对拟复绿的废弃矿区进行实地踏勘、专项调查、地形测量,查明拟复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危岩清理、场地平整、覆土绿化等多种复绿措施,对复绿区进行综合整治。但是,项目实施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帮助解决了一道道难题。在矿山复绿的道路上,我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努力把一件件事情做好做实。
2019年至2020年期间,我先后参与、组织了桑植县新生煤矿等15家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治理土地面积12.58公顷。这其中有苦辣和辛酸,但也有甜蜜和快乐。苦辣和辛酸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艰辛和困难,甜蜜和快乐就是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正在实施生态修复的石家峪采石场现场,一位耕种的村民激动地对我说:“小伙子,看着污染多年的矿山渐渐复绿,受污染毁坏的土地修复后又重新回到我们手中耕种,太感谢你们了!”。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党的感激之情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有了更真实的认识。矿山复绿之路,也是我们增进干群关系的信心之路。从此以后,我在单位也拥有了专属的称号——“精神小伙”。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一件事情,就要摒弃“差不多”的想法,扔掉“短平快”的工作态度,真正把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精神专注,用匠人的姿态,做让群众放心的自然资源干部。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爱绿、植绿、护绿”蔚然成风,“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理念已深植人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色之约”,让矿山复绿成为一种“时尚”。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谢俊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