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森林 通讯员 邓道理 吴勇兵 联合报道
八月盛夏骄阳似火,往年应当是旅游旺季的武陵源因为疫情,按下了旅游“暂停键”。7月30日,张家界市宣布关闭辖区内景区景点,武陵源区积极响应号召,劝返了大部分在武陵源区的游客,还有少数游客在武陵源区,被当地妥善安排。据了解,截至8月6日下午5点整,武陵源区已经为滞留的游客全部完成三次及以上核酸检测。在武陵源区妥善安排滞留游客期间,有很多故事,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带您走进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看看游客们有哪些暖心的举动。
武汉游客翟先生自告奋勇当起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
故事一:武汉游客争做志愿者 为武陵源区疫情防控出力
8月5日,在武陵源区为滞留游客安排的酒店内,来自湖北的游客翟先生做好防护,一丝不苟开展记录。也许是曾经“淋过雨”,翟先生在当初疫情期间,曾和家人被居家隔离2个月,这次和家人自驾来到张家界旅游,碰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他来说都是“小困难”,就当作一次特别的度假旅行。
翟先生说,湘鄂本就一家亲,携手抗疫情不分哪里人,虽然暂时出不去,但是他和家人也不会有怨言。他特别能理解和支持当地严格疫情防控措施,于是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武陵源区疫情防控工作。
为滞留游客送药上门。
故事二:送药送水果 满足游客所有需求
“我有个小请求,我心脏不好,药快吃完,能不能帮我买点药?”“我小孩只喝特定的牛奶,您能帮我买一下吗?”“我需要一些女性护理用品”……面对游客的诉求,15分钟内,志愿者们统统搞定,送到房间门口。像这样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都在上演着,志愿者们无条件“宠游客”。
“我们能理解游客的心情,能办到的尽全力办到位。”据悉,武陵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领导张龚、吴俞萍等多次到滞留游客安置点看望慰问,送上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同时,专门成立滞留游客服务专班,将游客们统一安置、统一管理,安排保障充足的生活物资,并提供心理疏导、上门核酸检测、送医送药等服务,积极为他们返程作好前期准备。
俄罗斯姑娘Anna。受访者供图(来源中新网)
故事三:外国游客淡定喝咖啡:“相信中国政府的防疫举措”
“在中国,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家的感觉,人们热情友好。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再来张家界,因为这里的人和风景都很美。”谁也想不到,这样的夸赞来自于外国游客Anna。Anna已在中国生活两年,她认为中国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中国的防疫政策很严格,这是保护人民的唯一办法。
“在中国,我感到安全。”Anna经常向亲人、朋友分享自我隔离、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等中国防疫经验,“疫苗接种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德国游客于尔根·安东点赞“中国汤,very good!”。
故事四:外国游客点赞“中国汤,very good!”
8月6日一大早,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给安置酒店内的游客送上中药汤剂、伴手礼等慰问品,没曾想德国游客于尔根·安东一口干下了肚,于是蹦出了一句:“中国汤,very good!”,并表示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待疫情结束后再带更多朋友来欣赏武陵源美景。
“中国汤”是武陵源区按照预防新冠肺炎的中医药专业药方为滞武游客精心熬制的中药汤剂,能有效调理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这一袋袋“中国汤”不仅温暖了滞武外国游客的心,也提振了他们对武陵源疫情防控的必胜信心。
真情的服务不仅赢得滞留游客发自内心的点赞,还打动和感染了他们的心扉。正如上海来武陵源区旅游的游客所说:“我们来到这里,因为疫情原因不能按时回沪,当地政府为我们安排了吃住行,感谢武陵源区政府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云开“疫”消,重逢有时。武陵源区贴心安排游客之举,是张家界市这座旅游之城的态度,她很早就用城市之名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张”开双手,欢迎回“家”,拥抱世“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森林 邓道理 吴勇兵
编辑:胡小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