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水库大堤,每天都有村民自发前来进行打硪训练。
红网时刻张家界5月11日讯(通讯员 谷绍楠 卓少民)“修水利呀~都出力呀~吆吔嗬,打硪呀吆吔嗬......”“自律准则常宣传,不犯错误有脸面......廉政建设抓得紧,干部群众都太平......”五月的茅庵村,漫山遍野翠色动人,勾勒如画美景。
茅庵水库大堤上,一群中年大叔、大婶们头顶烈日,脚踩热土,一次次拉绳、提硪,一遍遍喊号、应号,挥汗如雨。
“这是农民趣味运动会的项目之一。全县各乡镇、村、组自发组织了32支飞硪代表队、30支抬硪代表队来参加比赛。”黄国军是慈利县打硪号子乡村旅游民间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近段时间,他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往返于各个乡镇,对各参赛队伍进行训练指导。
高峰土家族乡茅庵村是慈利县市级“非遗”项目慈利打硪号子的发祥地,在打硪号子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发现光茅庵村一个村就传承了4种独有的号子。会喊打硪号子、喜爱打硪号子,早就成了茅庵村地域文化名片。
“号子和什么内容都能完美配合,内容丰富有趣味。”这些号子都是参赛队伍根据打硪的韵律自编自导,有的再现了过去五、六十年代国家兴修水利的劳动场景,有的则是将廉政建设内容与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历史文化等元素融合,有的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等等。
茅庵村民何大叔今年52岁,这位喝着茅庵水库水长大的本地人,当得知村里要组队参赛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通过有趣味的实地训练,我似乎看到了父辈们在上世纪六七十代进行水利水电建设的身影;暴晒流汗中,他们当时劳作的辛苦,我好像也能感同身受。我心里更坚定要跟党走、感党恩了。”何大叔说。
岩泊渡镇田坪村村民进行飞硪训练。
慈利县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效推进“文化强县”“旅游强县”建设,充分展现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党史学习教育良好精神面貌,以及“体育+旅游”深度融合成果,积极组织了张家界“润枝杯”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打硪、拔河、毛毛虫、挑担子接力四项。
红歌比赛、党史知识竞赛、劳模演讲赛、红色书籍等活动,进学校、进乡镇。“一个是增强文化自信,振奋精神,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用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相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谷绍楠 卓少民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