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述:我们的奋斗故事】大山里的变化

【编者的话】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困难挑战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都要以奋斗者的姿态一往无前。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正在开展的“讲述:我们的奋斗故事”征稿活动,就是为了提振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资源文化,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6月15日起,张家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红网张家界站开设《讲述:我们的奋斗故事》专栏,以促进这项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微信图片_20200904095339.jpg

红网时刻张家界9月4日讯(桑植县自然资源局  刘腊梅)

龙潭坪镇地处湘鄂边界,距县城71公里,俗有“桑植北大门”之称。镇内山川秀丽,风光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随着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深入实施,该镇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优势,重点打造了以烟叶、茶油、蔬菜、粽叶、药材、蜂蜜、畜牧为主的六大优势产业基地,发展了红色旅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忆中的街道及镇政府

初到龙潭坪镇,是1994年。当时看到的景象与我想象中的繁荣小镇相去甚远,心中好失望!街道是条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土石路,两旁低矮的木屋歪歪倒倒,最好的房子是一层砖混结构的平房,属坐落在街道首尾的供销社、粮店和处于街道中心的信用社、医院、学校。平常农忙季节,街上人迹罕至,冷清得很,这时的房子也仅仅用于居住。只有一到逢场日,“哐宕哐宕”声,一清早就听得外面闹腾起来,木房子的主人们便纷纷卸下门条,魔术般地将住房瞬间变成店面,开始准备营生。有卖馒头包子凉茶的,有下米粉麦面的,有炸各种油粑粑的,专供前来赶场的人尝个鲜,解饥止渴。每逢下雨天,坑洼处便象碗、象盘一样盛满水,只等路过的人一不小心踩了进去,溅起箭一般的水花向四周射去,竞技般地你溅我一身泥水,我溅你一身泥水,并同时发出“哎哟,哎哟”的叫声和一街的“哈哈”声,好像正在欢度“踩水节”似的。

镇政府办公楼是上下两层“四合井”式木楼子,楼上的人到屋里走,楼下的人有种别人的脚踩到自己头上的感觉。而楼下的人一声咳嗽,楼上的人还以为有人突然到了自己身边,吓得心中一个慌张。但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它却是小镇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设立着党政机关,七站八所,真可谓“麻雀虽小,胆肝俱全”。国家的方针政策都在这里归集,又都从这里贯彻和落实到山山岭岭,村村寨寨,简陋和粗糙并不影响它的职能发挥,它承载了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担负着振兴一方经济、造富一方百姓的重任。

不是砖瓦厂的瓦窑

那时,小镇村民能建得起新房的很少,建砖房的就更稀奇了。镇上唯一一家刘姓两兄弟经营的砖瓦厂,实际上只是个瓦窑,一年到头都只制作瓦,用来满足房瓦的补漏和翻新之用。而且从取土到成坯、到烧制成成品都靠人工,所以大家都叫他们刘瓦工。而当时我作为小镇的一名国土管理员,一年到头也办不了几宗村民建房用地手续,办公室门可罗雀。而耕地也就自然而然不被占用和破坏。我们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收农业税和“三级上交”等。

微信图片_20200904095347.jpg

隔天只有三尺三的云头山

小镇里有个和蔼且很爱开玩笑的李姓老干部,因我是刚到小镇,个子小,又是女生,有天,他便吓唬我说:“小刘呀,你一个城边的女孩子怎么到这山旮旯来了,我告诉你呀,这里的十二个村,多半都是山大人稀,看到屋,走得哭,水长路远十八弯呢。一到夏天,野兽多,五步蛇多,若被五步蛇咬到,只要走上五步的时辰就会丧命,蛇常盘路边,一不小心就踩到了,你可千万别一个人下村里去哟”。我虽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吓得打了个寒颤,感觉冷飕飕的,两只手抱在胸前,情不自禁地摸了几下手臂。他看出他的话对我起到了几分效果,于时讲得更起劲了。他说,我还给你讲个事儿,我们有个村叫云头山村,站在山顶可以用手摸到天,有“桑植有座云头山,隔天只有三尺三”之说。有天,有小两口子去山上种地,丈夫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摔就没影儿了,因为一下滚到山底去了,连尸体都没法收,下面山涧太深了,人根本下不去。你看,这山高不高,陡不陡?此后,我心里便有了怕去这个村的想法。

直到2002年7月,正值汛期,有天中午,云头山的张书记跑来镇上报告,说该村茶元组头晚一山体有石头断裂发生崩塌,距附近农户不足十米,很危险。接到报告,我向分管国土的镇领导汇了报,并打电话给县地环站向站长。因情况突然,我们等不及县地环站的工作人员从县城赶来,就同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在张书记的陪同下去了茶元组。

从镇里出发,经过银丰和桥头两个村,便开始进入了一条深邃而绵长的小溪沟,一路沿溪沟而上。我问要走多久才可以上山?张书记笑着说,溪水尽头就是上山的路。这里的水特清,水中的鱼也特多,可是我们顾不了沿途风景,心里一直焦急着山上的情况。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脚底板儿都有了热辣辣的感觉,可前面的溪水还是那么长,看不到要上山的路。又因为是第一次走这条路,就觉得更遥远了,没了尽头似的。于时我又忍不住问:怎么还有那么长的小溪呀?张书记呵呵地笑着说,快了,前面看到的小溪一走完就开始上坡了。他从路旁拾起一根柴棍给我,说当拐杖用,会轻松些。差不多又走了个多小时,终于看到溪水变得越来越细了。这时我看到远处有一座“锥”子型的山,直插云里。于时我嚷嚷着问:那是不是隔天只有三尺三的云头山?张书记回答说是的,说那里是云头山村的云头山组,而我们今天去的茶元组就在它的左侧,不及它的半山腰。至此,老李的说法得到了一个印证。

稍作休息便又开始登山了,这时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也拾起一根木棍。张书记还从背笼里拿出一把刀,说是为了砍两边的杂草,这样让路变得宽一些。因为正值夏天,正是山密草丰时节,路被树枝和杂草遮盖变得很窄。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另一个原因大家都心照不宣。我不禁想起老李讲的那些话,一些可怕的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腿开始发软,心里直发怵,便一边走一边在张书记后面左一棍右一棍地假装敲打砍掉的草枝,给自己壮胆。山真的很陡啊,才十多分钟,大家便喘粗气了,而我满脸都是汗,像被淋了雨一样,有时懒得用手擦,便在前脚登山之时,干脆把头一低就在膝盖上把汗擦了。这样的上山之路,走了近三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好在夏天的白日很长,若是冬天,只怕天已黑下来了。山上的风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很清凉,不多久,我汗湿的衣服就被风干了。后来他们问我,怎么出那么多的汗,我有些难为情地告诉他们:除了热,多半是被吓出来的,呵呵……这样的路走上一个来回,第二天起床,你才发现,两只脚刚一接触地面,就不听使唤,疼的直抖,根本无法站立,更不要说行走了,直到半个月后,所有的疼痛才完全消失。后来这样的路走得多了,也就没那么痛了,就算有点痛,也已经习惯了。

路宽了屋新了百姓富了

自1995年始,小镇一边开始大兴烟叶,一边由驻村干部深入各个村组宣传改革开放政策,打破山区农民固守几分薄田而不敢出门求发展的传统思想,鼓励引导他们去沿海开放城市打工,改变“只能填饱肚子,不冻身子但无钱可用”的家庭境况。不过三年时间,烟叶发展势头良好,增加了政府税收分成,财政得以充盈。外出务工农民也慢慢多了起来,长了见识,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沉寂多年的小镇又热闹起来。街道改造拓宽成十四米的水泥路面,两头分别延伸上百米,增加了街道的长度,以往常常上演的“踩水节”再也不会上演。

政府办公、居住用房,两边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都相继列入翻新重建计划,街道两边的居民也不甘落后,纷纷有了建砖房的想法。刘家两兄弟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便开始招兵买马、引进机械设备,准备扩大生产。他跑到国土所找到我,说要以最快的速度帮他办好建砖瓦厂和取土手续。后来,以往的刘瓦工也就变成了刘老板。所有计划要翻建、新建房子的单位和居民都纷纷前来国土所咨询办理用地手续政策,国土所一下变得热闹起来,让我一时半会还有些不适应,但我既为小镇换新颜高兴,又为老百姓能主动申请办理建房用地手续高兴。于时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好长一段时间在街道上下来回奔波,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办理好用地手续。

到2000年,街道两旁已是高楼林立,各种商铺应有尽有,政府的木楼也变成了三层四合井式的红砖白墙朱瓦的楼房,走进政府大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让人肃然起敬,它与我最初想象中的繁荣小镇越来越近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老百姓建房对用地需求逐年增长,国土管理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依据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用途管制”有关规定,我们根据小镇经济发展情况、未来十年城镇建设规模及村民建房用地需要,深入村组及田间地头,现场反复研判、评估,较合理地对每个村建房用地及居民点的扩延明确范围,从未来可占用、限制占用、禁止占用等方面作了规划设计,并加强宣讲,指导村民建房合理选址,提前预防了建设用地的随意性和滥占乱建破坏浪费耕地的现象。此举,还无意中为2004年第三轮土地修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5年,我调离了工作十二年的龙潭坪镇,有难忘,有不舍。离开后,我时刻关注着小镇的一切变化。2006年,桑植县国土资源局推进基层所“五个一”建设,即一栋房子,一台车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可行制度,龙潭镇国土资源所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显著变化,土地管理更加规范,国土事业又迈上了新的台阶。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县统战部、省军区驻点工作组积极支持,大力帮扶,云头山村2017年实现了通车。我们曾经只能从《天路》这首歌里才能感受到的神奇天路,竟在我们随时可以眺望和亲临的云头山村得以建成。“天路”的建成,突然让这个“隔天只有三尺三”的云头山一下子落入凡间,有了新的村部,有了以粽叶为主的产业项目,成立了金竹园合作社,住在山尖尖上的农户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镇上的新房,让这些好不容易落入凡间的人们又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你会发现,小镇变化只不过是中国千万个曾经封闭、贫穷、落后乡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你会发现,全面建成小康,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个前奏曲。

这些年,我常常想起在小镇的经历,我恋那“看到屋,走得哭”的崇山峻岭;我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山间淙淙小溪;我恋那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们;我更恋那纯朴善良、勤劳奋斗的人民。我深信,在我去见证和感受并参与另一个城镇建设发展的同时,小镇也绝不会停止它前进的脚步,只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刘腊梅

编辑:王洁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20/09/04/827580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