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维权故事”征集活动文字类获奖作品:入围奖 《从拳脚论输赢到有假包换》

从拳脚论输赢到有假包换

作者:朱和成

六十年代出生的山区人能去县城一次真的不易,反正我是到十五岁那年跟奶奶才第一次去县城。使我至今记得的并不是那次去县城,而是在当时慈利饭店吃的一碗面条,为那,我就一直记得,不能忘记。那天清早奶奶说要带我去城里,当时真的特别高兴,那比后来在部队年终评为先进个人还要激动。自然那天在激动中就没在家吃早饭。俩人走到镇上,之后在摇摇晃晃的班车上度过了一个多小时,上午十一点到达了慈利县城。县城公路两旁的房屋都不高,并且高低不一,有些房屋还不如我们家的板壁屋。奶奶带着我东跑西找到了十二点多才找到在供销社上班的爷爷。当时爷爷的午饭已经吃了,见到我们后说到大饭店吃面去。四层楼的慈利饭店在十字路口旁,里面的人很多,苍蝇也很多,一进去就看桌上、墙上都是。爷爷要我和奶奶到屋角的一张桌子旁坐下,看他拿了三角钱到一个柜台上买了两张票,再把票递到煮面师傅哪里端面。当时我又饿又激动,端起爷爷给我的面条拿起筷子就吃,但,马上又吐了出来。奶奶问那门的,我说面是臭的(是肉臭的),把筷子往桌子上狠狠一摔。当时声音很大,一男服务员掉过头瞪着眼睛恶恶地问:搞么得?奶奶忙说,没事。那天带着激动和高兴而去,却憋着服务员的恶气与奶奶骂我不懂事的气愤而归。那一天城市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幸庆的是当时奶奶为了哄我高兴,在照相馆给我照了一张像。

八五年我应征入伍,在长沙当一名武警战士。三年后从部队回家探亲,从长沙清早坐车到慈利县城天都快黑了。当时爷爷已调到三合口供销社,县城又没什么亲戚,只好到慈利招待所休息。三年时间不长,犹如当兵的那天;三年时间不短,我们在部队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第二天上午与同探亲的战友到街上悠转,看到的建筑与街道还是与去时差不多。感觉无味,准备回家。走时战友给我买瓶汽水,拧开盖喝一口,味道怪怪的,吐后要老板换。老板说买出了不换,况且我还开盖喝了。于是在换与不换中吵了起来,当时我们都穿着武警军装,又年轻气盛,拍着柜台要换。人越来越多,店老板还喊来朋友,。。。。。。最后汽水换了,是那身橄榄绿帮了我们的忙。

十几年的部队服役中,回老家多次,只是后来自己都是开车回家,少了路途耽误,县城也只在经过中经过。

没有留恋别人的城市,为的只是那心中难舍的山水和年迈的父母,九八年我转业要求回到老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建设大发展的推进,慈利县城面貌日新月异。脏乱陈旧的房屋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一栋栋高楼大夏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以强劲的发展态势昭示出慈利未来的繁荣。今年八一战友聚会,我带几名外地成家的战友在县兰江新桥旁吃早餐。内面装修一般,但有空调。十元一碗的牛肉面上面的牛肉真如汪涵的广告一样,几大块牛肉一看就让人嘴馋。老板娘非常热情,见有讲外地口音的人,来几次问我们还要什么,说如有不满意的可以换哦。

时间似水也如箭,瞬间从眼前、从手中便一去千里。我的生命又有几万几千?眨眼间,三十三年前还如昨天,只是、只是当再看那时的黑白相片,才惊叹,时间过的真快!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朱和成

编辑:陆波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2018/11/16/80345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