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3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孙颖)近日,市委党校第35期中青1班聚焦新时代发展使命,接连举办三场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学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共谋改革发展良策。活动以“深化改革”“政绩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
首场研讨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员结合湖南省情、张家界市情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深化国企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等建议。第二场研讨以“树立和践行政绩观”为主题,通过案例剖析,深刻领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内涵,探讨在乡村振兴、民生项目中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实践路径。第三场研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员就生态环保、统一战线、文旅融合等主题展开研讨,提出打造创新社区参与式民族文化体验街区、探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以红色旅游赋能革命老区振兴等创新文旅思路。
通过系列研讨,学员们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廓清了思想迷雾、明确了实践路径,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专题研讨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钟易军(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芙蓉桥白族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比如,编制乡镇履职事项权责清单,明确执法、审批等事项流程。建立“容错纠错”备案制,对改革探索中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免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构建“纪委督查+群众评议”双轨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干部工作作风和群众满意度,有力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姚逸(永定区茅溪水库管理处党总支书记、主任):通过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不仅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也从其他同学的研讨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获益颇多。未来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突破,以更大底气应对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挑战;要坚定信念、积极实践,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紧紧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开拓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追求卓越和成功。
秦粼(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其中提出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对湖南国有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张家界武陵源旅游产业公司的一份子,我很荣幸参与这场改革浪潮,未来我们应积极作为,一方面要优化内部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周边企业合作,打造区域旅游联合体,助力湖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杰(市财政事务中心副主任):作为财政干部,我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作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会议蕴含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立足本职岗位,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工作思路与行动,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紧密围绕张家界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为张家界的经济腾飞与社会进步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助力张家界在新征程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胡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科长):作为一名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仅系统有助于梳理相关政策脉络,更深刻体会到新时期监管创新的多维价值,认识到包容审慎监管不仅是新经济业态的孵化器,更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核心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支点,直接影响区域招商引资的质效突破。未来将在“监管+”的复合思维中构建协同治理新范式,助力实现监管效能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治理升级。
专题研讨二: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黄杰(市委办公室档案业务指导和执法科科长):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我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错误政绩观的辨识进一步清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切实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盲目追求政绩,不搞形式主义,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实干担当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崔英佳(桑植县五道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基层干部应将正确的政绩观深植心间,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作为乡镇镇长,我认识到必须摒弃“重显绩轻潜绩”的浮躁心态,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立足乡镇实际,聚焦民生痛点,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多听民声、多谋实策,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甘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准则,用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的合格答卷。
唐纯姣(慈利县杉木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基层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找准自身定位,扎根乡土、俯身耕耘,方能不负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为群众谋幸福就是最大的政绩体现。
王思伟(慈利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接待服务中心主任):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干部的从政之基。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多谋潜绩、善抓实事。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加强作风建设,保持清正廉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的积弊,摒弃短视的“形象工程”。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用担当作为镌刻党和人民事业的丰碑。
专题研讨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张家界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周农庄(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一名住建干部,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将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全面摸清全市排水系统的底数,弄清存在的问题,科学铺排整改工作,确保永定城区排水系统高效且安全运行,为城市生态环境、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奋力谱写永定城区排水系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金虹屹(市委统战部干部党派科科长):作为一名统战干部,我将立足工作实际,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统一战线落地见效。组织开展“同心”系列活动,引导统战成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党外人士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鼓励其聚焦产业提质、城乡融合、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积极发声。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党外干部的成长进步发好声、服好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张家界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
陈程(慈利县金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入调研和思考张家界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推动张家界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积极贡献力量。比如,通过打造社区参与式民族文化体验街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居民增收致富,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多维度丰富城市建设的新功能和新体验,为张家界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代展(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党委副书记、镇长):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时要求“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具体落实到张家界是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具体落实到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就是要坚持“文旅融合、红绿共生”发展路径,深挖土家文化、红色基因与生态资源,持续打造特色文旅项目,举办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闭环发展模式。未来,三官寺乡将继续探索乡村振兴旅游先行的可持续道路,照亮张家界东线旅游。
陈俊(永定区沅古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一级主任科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考察湖南,为湖南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指明方向和路径。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要求,在丰富文旅融合业态、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质文旅服务水平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覃棱(桑植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文化赋能积极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桑植县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探索出了一条红色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让绿水青山变成可参与、可消费的文旅产品,既守住了红色根脉,又激活了产业动能。未来我们仍需解放思想、积极创新,践行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加持、产业融合构建“造血系统”,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孙颖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