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李达 报道
近年来,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始终把违法建设整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平正义、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盯“无违建乡镇(街道)、无违建村居”目标,明确“严防新增、快消存量、提质增效”治理思路,逐步探索出一套“党委统筹、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方法,打造了违建整治“三个一马合口”模式。
2023年,全乡共整治违法建设62处9500㎡,在2023年全市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工作第三季度考核中排名乡镇第一。
强化上下协同,“一张网”控增量。一是党委统筹织牢“防控网”。建立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向上汇报沟通2次,每周调度村组工作、解决难题2次。将全乡9个村和155个村民小组按照地域划分为30个网格,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的职责,依托跨村组联合巡查、交叉巡查、每日巡查,精准掌握新建房屋修建动态,确保辖区农村建房监管规范有序。二是部门联动织细“防控网”。按照“行业相近、职能相同”原则,构建“政策联动互用、执法联动互帮、管理联动互赢”的“三联三互”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网,推动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自然资源所、综合执法大队、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参与治违、加强协作,共同凝聚推动“铁腕治违”的强大合力。三是科技助力织密“防控网”。在传统“车巡+步巡”方式基础上,将无人机巡查应用于违建发现、影像对比等,形成“地面巡查、空中监控”的“天罗地网”,控违治违监管实现了“全方位、全纵深、无盲点、零距离”。
强化党员带头,“一股劲”去存量。一是紧盯重点转变观念。对辖区违法建筑图斑进行全面调查认定,通过主题党日、党员大会等活动,进一步向辖区党员讲透政策、解疑释惑,推动辖区党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帮助党员认清违建危害,鼓励党员依法自拆,进而带动全乡人民认同“治违”的重要意义,看到“治违”带来的显著变化,享受“治违”取得的可喜成果。二是党员先行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拆除辖区党员违建、党员近亲属违建做起,全面释放“有违必拆”的强烈信号,让违建当事人从“不停建”到“不敢建”再到“不愿建”,推动辖区内违法建设“零增长”。去年以来,全乡共有5名党员干部主动拆除违章建筑772㎡,1名党员干部在经营性自建房被鉴定为 D 级危房后,主动将面积为1646㎡的自建房进行了拆除,起到了良好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围绕“宣传引导到位、政策讲解到位、整治劝导到位、协调土地到位、改造规范到位”“五到位”要求,在全乡发布《致全乡人民群众的一封信》《治理违法建设倡议书》等。组织党员干部在“安全隐患建筑集中拆除月”中主动带头表决心、作承诺。召开屋场会、夜话会112场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讲政策、举实例、谈感受,进一步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全乡群众理解控违治违、支持控违治违、参与控违治违的氛围不断浓厚。
强化群众参与,“一条心”提质量。一是深入调研解难题。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结合整治违法建设和规范建房标准两大问题,政府干部、党员代表、网格长、乡村志愿者同群众想在一处、聊在一起,通过群众“点菜”、村“配菜”、干部“上菜”的方式,群策群力解决整治违法建设、推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各类“烦难题”,切实将25个问题第一时间化解在村组。二是积分管理激活力。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中,对村规民约进行量化,明确计分标准和加减分规则,建立“以行动换积分,用积分兑实物”的激励机制,全乡广大村民参与“美丽马合口”全域建设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激发。三是乡贤发力助推动。充分发挥乡贤熟悉村情、德高望重的优势,积极动员本地乡贤主动投身控违治违工作,构建“乡贤+治违”模式。推选9名乡贤能人担任“管家”,协助村“两委”处理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全年召开专题议事会5场,乡贤参与拆除影响乡村风貌建筑34处1173㎡,拆除后腾出土地1500㎡,切实解决了协调难、整治难、拆除难等问题,扭转了过去村组干部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为全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李达
编辑:舒信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