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 红色资源保护革命遗址整体修复诉前磋商+圆桌会议 以点带面
【要旨】
针对革命文物保护不到位、不完善的问题,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充分运用磋商协调、圆桌会议、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加强管护,多方筹措资金推动革命遗址整体性修复工作,推动本地红色资源全面保护,努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基本案情】
1928年8月1日,贺龙在湖南省桑植县桥自湾镇学堂堡村罗峪召开南昌起义一周年纪念大会,宣布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史称罗峪整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罗峪整编旧址--贺氏住宅(以下简称罗峪整编旧址),由三栋独立的土家一字形建筑组成,系红二军团前身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诞生地,该旧址与桑植起义紧密关联,是桑植起义的重要历史遗存,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罗峪整编旧址于2019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旧址房屋年久失修,周边杂草丛生,影响庄严肃穆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检察机关履职情况】
2022年4月,桑植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桑植县院)在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监督专项活动中发现本案线索,经初步调查,于5月6日对文旅部门立案调查并进行诉前磋商。经现场查看、调阅相关资料查明,罗峪整编旧址自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屋前牌匾仍为桑植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疏于管理,前后院杂草满地,东头房屋旧址没有维修,东西两房连接处房柱裸露,不能连成一个整体。桑植是红色资源大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个,其中革命文物18个、烈士陵园12处、烈士墓240座,文物保护资金严重不足。2022年5月18日,桑植县院向文旅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责,积极争取资金,及时采取维护、修缮措施保护罗峪整编旧址,并建立常态化管护制度,确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峪整编旧址处于良好状态,方便公众参观、瞻仰。
文旅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专题研究部署,利用张家界举办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契机,在桑植县院支持配合下,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人大报告,争取资金307万元,与相关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多方发力、全面修缮罗峪整编旧址。截至2022年11月,检察机关持续跟进革命文物修缮整改情况,发现罗峪整编旧址焕然一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已整改到位,三栋木房子连成“一字”整体,屋内文物陈列整齐,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修复。维修后的旧址被列为市、县党史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1.49万人次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
桑植县院以此为契机由点及面,对全县革命旧址进行全面摸排并登记造册,及时将全县革命旧址保护整体情况向县委报告、向政府反映,并反馈主管部门,推动政府在财政状况特别困难情况下先后拨付1024.45万元,用于保护修缮左翼北伐军后方司令部旧址(贺满姑故居)、红二军团政治部旧址、桑植起义旧址、桑植县委旧址等重要革命文物。桑植县院以该案素材拍摄《心如所望 皆如所期》专题片,全县掀起了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潮,提升了社会公众保护意识,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赞誉。
【典型意义】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记忆,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的生动教材。桑植县作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策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万里长征出发地,走出了贺龙、廖汉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主管部门对受损严重革命文物及时抢修加固。同时延伸办案效果,对全县革命文物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排,推动政府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县革命文物实施整体性修复,实现了“个案办理、类案监督、市域治理”的良好效果。
来源:张家界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张家界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