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近日,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通知各级单位贯彻落实到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求真务实,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发扬斗争精神,不怕磋磨、不怕试炼,及时转变工作作风,一以贯之以“真”求进步、增才干、振士气,深化社会矛盾认识,让基层调研回归本真。
少讲排场、多讲深入,直奔调研主题。“不明察,不能烛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内功深厚的传家宝,也是提高工作本领的助推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解决棘手问题指明方向。然而,个别党员干部迟迟不进入调研主题,大讲排场、不讲深入,把调研作“秀场”,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对着视频说、按着汇报来,热热闹闹“演”了一阵后,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带坏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这种“调研秀”加重基层工作负担,调查不出真问题、得不出真结果。党员干部要搞好调查研究,必须要端正态度,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结合基层实际,直奔调研主题,不仅要从大局角度,看要研究和探索哪些问题,做好基层调研功课,提前了解调研对象、确定调研主题、明晰调研目标、列好调研纲目,还要角色代入,从群众视角弄清存在难点堵点的“症结”,坚持以问题导向指引调研方向,多跑路、多调查、摸实情,确保调研主题不跑偏、调研内容不变质,推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
少走老路、多开新局,倾听基层民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也是科学决策的“重头戏”。练好调查研究真功,要身躬行带回基层真实情况,全方位辩证分析研究,找到惠民利民的“金钥匙”,践行好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越来越喜欢调研,经验也越发丰富。但是,部分党员干部身心分离,习惯带着“答案”找例子,带着“条框”找内容,实地调研时只走“安排路线”、只看“示范点”、只提“成熟经验”,问其真实民意,内容基本雷同。这种“调研秀”对基层实际避重就轻,“老大难”问题避而不谈,调研变成了“假把式”。党员干部必须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用心用情深入群众,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好听的难听的都要记,坚持抽丝剥茧、抓准问题本质,并将当面问、直接问、现场查、随机查的零散认识系统化,“七嘴八舌式”的讨论观点深刻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反复比较、推演,得出透彻的新认识新规律,为新征程惠民政策落地开花提供有力支撑。
少谈空话、多破阻梗,精准运用成果。“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实效是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这需要合理运用调研结果,深入融入实践中、行动中,真心实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也很多领导干部调研“只找问题、不讲解法”,部分调研成果仅存在于纸上,又因为前期没有真正揣着问题去、中期没有带着真实情况回、后期没有把具体问题解,缺少深挖“小现象”根源的韧劲,缺少彻底解决“顽瘴痼疾”的决心,调研虎头蛇尾、画饼充饥,创造性思路不多,取得突破性进展少,白白浪费了一番气力。党员干部必须要思想上担当作为,去除沾染的“浮躁气”“油腻感”,正视问题存在的客观性,积极主动找到“病灶”,千方百计贯彻“实”的对策;要行动上克服调研“虚浮症”,力戒空谈,灵活运用新思维和调研新成果对症下药,持续跟踪问效,疏通群众忧心的“难点堵点”;要日常中注重学习提升,时刻不忘到人民群众中去,精准捕捉新情况新变化,不断获取出奇制胜的“金点子”,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谷绍楠)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谷绍楠
编辑:舒信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