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4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黄岳云 谢迪刚 高媛)近年来,慈利县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通过创新模式,将秸秆从“废料”转变为“燃料”和“肥料”,走出了一条“利用”促“增收、实用”的新路径。
11月3日,笔者走进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双星村双星颗粒燃料加工厂,只见工人正将收集回来的烤烟秸秆用叉车送进一台粉碎机中,经初步粉碎后传送到封闭的磨粉设备中磨成粉末,然后再通过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进行高强度挤压,制成一颗颗生物质环保燃料。


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双星村负责人介绍说,该村利用全乡玉米、烤烟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的优势,引进新技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双星颗粒燃料加工厂,把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变成生物质环保颗粒燃料,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这种生物燃料保持了秸秆点火容易、热值高等优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颗粒燃料加工厂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还助力农民增收,并安置了7个农民工在家门口长期就业。今年秸秆深加工颗粒燃料突破4000吨,产值400万元,到年底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0万元的分红。

初步粉碎

据悉,慈利县秸秆综合利用取得初步成效,已发展年利用1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49家,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其中年利用量3000吨以上的6家。全县建设收储厂房35平方米以上的主体42家,厂房面积达3.2万平方米以上,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11家。


工作人员展示颗粒燃料成品
根据全县秸秆资源禀赋,在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过程中,慈利县着力发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的综合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条以秸秆综合利用助力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利用模式,即:将种植业的秸秆进行离田作业,收集运送到加工主体进行加工,一部分经过粉碎、打包等处理后,制成饲料销售给养殖大户;一部分经过粉碎、烘干等处理后用于制作有机肥的辅料和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变成生物质环保颗粒燃料,继续发光发热。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黄岳云 谢迪刚 高媛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