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澧源时评|浴血征程铸丰碑 薪火相传启新程

微信图片_20251117003242_349_329.jpg

文/张迁

90年前的深秋,澧水河畔的桑植刘家坪,篝火映红了群山,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1.8万余名将士,在干田坝举行誓师大会,于枪林弹雨中踏上战略转移的征程。这支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源地出发的红色铁军,转战八省、行程两万余里,历经110余次浴血奋战,最终在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用信念与热血铸就了长征史诗中的壮丽篇章。9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桑植这片浸润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正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毅前行。

桑植的红色基因,是长征精神最鲜明的底色。作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桑植不仅见证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与出征,更孕育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1935年,面对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不足两万的红二、六军团在桑植集结整编,红十八师留守牵制敌军、主力部队奋勇突围,用“以弱胜强”的奇迹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如今,在刘家坪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内,泛黄的史料、斑驳的实物,无声诉说着“半条被子”式的军民鱼水情,见证着“党指挥枪”的绝对忠诚。这些红色遗存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桑植儿女传承长征精神的精神坐标,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回望中汲取初心力量。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桑植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彰显。桑植始终牢记“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保护运用好红色资源”的嘱托,将长征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桑植儿女传承红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红色教育的课堂上,火把夜活动再现军民同心的历史场景,红色研学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攻坚克难的征程中,桑植干部群众以“敢闯敢试、勇开新局”的劲头,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民生福祉,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90年风雨兼程,长征精神早已融入桑植的发展血脉,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跨越赶超的精神丰碑。

回望长征路,是为了走好新征程。90年前,红二方面军从桑植出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闯出了一条希望之路;90年后,新时代的桑植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我们更需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坚定前行方向,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应对风险挑战,以“军民同心鱼水情”的情怀践行初心使命。长征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夜幕降临,刘家坪白族乡街道上,一盏盏马灯形状的路灯次第亮起,90年过去了,桑植的灯火依然明亮。在洪家关白族乡,红色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在苦竹河村,巨型马灯雕塑下游客纷至沓来;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讲解员们正为参观者讲述着“一碗米饭有多重”的红军故事,“来桑植哟”的呼唤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片红色热土。

澧水滔滔,初心如磐;群山巍巍,精神永存。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桑植将继续守护好红色根脉、传承好长征精神,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迁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55/51/1543655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