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朱铁华)10月1日,国庆假期首日,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张家界天门山景区正被浓雾所笼罩。乳白色的雾气如潮水般在山谷间翻涌,能见度不足二十米。湿滑的石阶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游客们的脚步声在湿润的山路上显得格外清晰。
“请小心脚下,扶好栏杆!”上午9点半,在天门山鬼谷栈道景点,邓华斌洪亮的提醒声穿透浓雾。他肩扛着的“旅游医生”志愿服务队队旗在雾气中格外醒目,就像一盏移动的安全信号灯。
作为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一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邓华斌对这样的天气再熟悉不过。“大雾加上湿滑路面,最容易发生扭伤、摔伤等意外。”他一边巡诊,一边还要跟其他队员轮流背负30多斤重急救包。这个看似普通的红色背包里,整齐地摆放着绷带、消毒液、颈托夹板、速效救心丸等二十多种急救药品和器械。
从鬼谷栈道到天门山寺,再到穿山自动扶梯,邓华斌和他的队友们沿着蜿蜒的游道和陡峭的台阶,在游人如织的人群中穿梭和巡诊。而雾气早已浸湿了他的制服,额上的水珠不断滚落,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雾水。
“医生,能帮看看我的膝关节吗?”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先生焦急地求助。邓华斌立即蹲下身,熟练地检查伤势,初步考虑膝关节退行性变及滑膜炎的可能,立即给予活血通络等外用药进行了处理。“问题不大,但接下来要慢慢走,减少上下阶梯,尽量多走平路。”他温和地叮嘱道并交代了一些后续注意事项。这样的场景在巡诊中时常发生。
除了处理突发伤病,邓华斌和队友们还要充当“活地图”和“安全顾问”。
“去玻璃栈道怎么走最近?” “下山索道最晚几点?” “附近哪里有厕所?”面对游客们接连不断的问题,邓华斌总是耐心解答。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能如数家珍般向游客介绍天门山的传说故事、当地的特色美食及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希望游客不仅玩得安全,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他说。
“你们就是景区里最温暖的风景”“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刚接受完帮助的王女士感慨道,“像我们这些老人在这么高的山上游玩,本来心里还有些忐忑,看到有专业医生在身边,顿时就觉得安心了许多。”
来自上海的陈先生跟邓华斌是同行,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更是十分赞赏,既敬佩医者的职业素养,又佩服当地的人文服务。临别时还不忘说道:“我去过全国很多景区,但像这样配备专业医疗志愿服务的还真不多见。这种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当被问及为何能连续六年坚持参加旅游医生志愿服务时,邓华斌的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满足。“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救治病患是我的天职。能把专业的急救技能带到这种地势复杂的山岳型景区,为需要帮助的游客提供服务,这是一种责任的延伸,更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他说,“每当看到游客因得到及时帮助而露出的安心笑容,听到那声真诚的‘谢谢’,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然而,这份坚守的背后,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邓华斌的妻子同样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当他报名参加今年国庆志愿服务时,妻子和9岁的女儿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
“她们常说,这是在做好事,让我放心去,家里有她们呢。”提到家人,邓华斌的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意,“家人的支持,是我能够多年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下午五点,山间雾气也逐渐散去。邓华斌和队友也结束了一天的巡诊,手机步数统计已达到16公里。那件在雾气中穿梭了一天的墨绿色制服已被完全浸湿,肩上的红色急救包却依然醒目。
为做好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张家界市从8家医疗机构征集招募了40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数十支“旅游医生”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全市14个景区景点、8家医疗机构,设立了31个医疗站点与服务窗口,并采取定点医疗、流动医疗、随机医疗+一站多点、一点多路、一呼多应+一张旅游健康地图+一台移动巡诊车等服务保障举措,全天候、零距离守护广大游客旅行安全。假期首日,各医疗站点累计为游客提供各类健康服务546人次。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朱铁华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