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锚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图文实录)

微信图片_20251028111509_1061_213.jpg

10月28日上午10点,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锚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主题,介绍“十四五”期间张家界发展成就。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钟君出席。

现场实录如下:

钟君.jpg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钟君

(发布词)

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张家界的关注与厚爱。张家界是国家重点旅游城市、湖南“奇秀山水”文旅名片代表。“仙境张家界,峰迷全世界”是我们绝版山水的专属标签,《张家界,我的家、你的世界》则是城市形象的全新表达。过去五年,我们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一、“国际张”风靡全世界。我们致力于打造入境旅游标杆城市,实现从“峰林秘境”到“世界舞台”的提质升级。2024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花费,较2020年分别增长88.62%、104.35%。入境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由2020年的3.1万人次增加至2024年的183.06万人次,增长59倍,比疫情前最好年份增长33.58%。入境客源覆盖183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很多网友都说,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外国人。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四个更”:一是文化更出圈。我们突出青山之上是青史的文化内涵,彰显山水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蕴,塑造“人生不到张家界,百岁岂能称老翁”的超级IP,赢得了韩国等东亚文化圈游客的深度认同。传承创新民俗文化,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系列文创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张家界元宵灯会成为数十万中外游客体验茅古斯等民俗活动的狂欢节。二是产品更好玩。我们强化神奇山水与时尚运动的深度关联,开发高品质的山地极限运动产品,天门山翼装飞行、七星山“凌云天梯”、大峡谷高空蹦极吸引全球极限运动爱好者打卡体验。紧扣国际化、年轻化潮流,举办国际街舞周、国际新杂技戏剧周、XTERRA越野跑世界系列赛、Hitch Open 世界汽车 AI 竞速锦标赛,张家界已成为中外青年展现自我、竞技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入境更便捷。张家界口岸获批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开通19条国际航线,建设智慧口岸,通关时间缩至15分钟内。2024年,张家界口岸出入境旅客56.3万人次,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其中入出境外国人占出入境总人数95%,比例居全国空港口岸首位。同时,开通直达香港高铁,现在游客在香港吃完早茶,中午就能到武陵源看峰林奇观。四是服务更暖心。我们入选全国首批优化支付服务重点城市,创新推出入境游“汇钱包”服务,发布《张家界旅游汇兑地图》,2000多家重点商户POS机支持刷外卡支付,六大国有银行ATM机全部支持外卡取现。今年上半年,张家界跻身境外游客Visa消费榜TOP7。针对最突出的语言问题,我们核发1187名小语种讲解员证,实现39个等级景区中英韩文标识标牌全覆盖,真正实现了“一本护照畅游张家界不见外”。当前,在热门景点、核心商圈、重点航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游客汇聚在一起,有种参加“联合国集会”的感觉。

二、“实力张”产业大焕新。我们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加快构建“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从“旅游单腿”到“多元支撑”的提质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新”:一是绿色工业实现新突破。依托资源、生态和旅游市场优势,大力开展工业招商,着力建设“五好园区”。工业对GDP贡献率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莓茶精深加工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零突破”。我们引进了500强企业农夫山泉,让澧水源头“生态水”变成了“致富水”。二是生态农业实现新提质。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189个。“张家界莓茶”“桑植白茶”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今年上半年规上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达49家,全年总产值预计达50亿元以上,一片“小叶子”成就了“一杯茶”大产业。宁张对口合作让张家界农特产品走进了南京千家万户。三是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四十条措施、降本减负九条措施,建立政企面对面暨企业家接待日机制,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建成“五个超市”,实施“点状用地”改革试点,推行帮代办制度,新登记经营主体年均增长13.85%,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铁腕治旅”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创新十佳案例”。

三、“美丽张”颜值大提升。我们坚持景城一体、城乡融合,打造展示美丽中国形象的示范窗口,实现从“景区独秀”到“全域美丽”的提质升级。主要是绘就了“一图一画”。“一图”就是城乡共美“实景图”。我们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整治违法建设,开展城市体检,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改造了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扮靓了一批和美乡村,建成了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张吉怀高铁、桑龙高速、炉慈高速建成通车,所有区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成为全省首个全域建成的市州。最美绕山公路与特色民居交织出美美与共的城乡新风貌。“一画”就是绿水青山“水墨画”。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指标持续位居国、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3%以上,今年1-9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一;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2024年国控断面水质排名全国第2位;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全焚烧”,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完成营造林176.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3%,位居全省第二。我市获评“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八大公山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武陵源区、桑植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永定区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所有区县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富春山居图”在张家界已然照进现实。

四、“幸福张”答好民生卷。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实现从“基本保障”到“有感幸福”的提质升级。交出了五份高质量的答卷。一是“倾心投入”的答卷。民生支出逐年增长,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70%。 严控行政成本,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支出“双下降”;大力推行公务“零接待”,今年前三季度区县、乡镇接待费用下降93%以上,以政府“过紧日子”换人民群众“过好日子”。二是“稳岗增收”的答卷。年均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在1万人以上。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较2020年增长27.9%,增速连续四年跑赢GDP;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排全省第三和第二。三是“优质均衡”的答卷。建成一批学校、增加一批义务教育学位,所有区县均被认定为省级“教育强县”,高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100%达标。特别是在长沙市的对口帮扶下,全市教育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四是“团结和睦”的答卷。成功申办省第十一届、全国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所有区县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东北地区朝鲜族群众来我市融居、兴业互嵌式发展经验在全国推介。五是“温情守护”的答卷。 创新推出超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持续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健身设施全覆盖,贺龙体育中心投入运营,超2000场文体活动点亮群众生活。外卖小哥彭清林、“最美司机”肖波等好人事迹,充分展现了张家界人的质朴、仁义和担当精神。

五、“安全张”下好先手棋。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安全底座,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护”的提质升级。主要是筑牢了“三道防线”。一是安全生产防线。强化“三查一曝光两闭环”举措,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生产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0.9%和37.2%。二是防灾减灾防线。扎实推进防汛减灾“五个一”能力建设,成功应对多轮极端天气,19起成功转移避险案例获得国家相关部委通报表扬。今年6月,我市遭遇24小时雨强全省历史第二、综合强度全市历史第二的特大暴雨,未溃一库一塘一坝。三是社会安全防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图共治”“天门微治理”基层治理模式获得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

各位朋友!五载耕耘,我们以山水为墨、实干为笔,绘就了壮阔的时代华章。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在大张家界国际旅游区建设中挑大梁、作示范,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城市、入境旅游标杆城市、国际康养度假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家界篇章!

再次感谢各位的关心与支持!诚挚邀请大家走进张家界,邂逅自然奇观、体验治愈之旅;也热忱期盼各界朋友宣传张家界、投身张家界,共同把美好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

湖南卫视记者.jpg

湖南卫视记者:张家界市是以生态、旅游立市,刚在发布词中了解到水环境质量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请问,张家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_DSC8729.jpg

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模强: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对张家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生态是张家界最宝贵的财富和立市之本。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在工作成果方面,三个方面的突出亮点:

一是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认可。我市先后获评“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称号。2023年,张家界市成功入选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这可以看作是对我们持之以恒抓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国家级”的集中肯定。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我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位居全国第二。目前,全市26个水质监测断面对重点流域全覆盖,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清水绿岸”已成为张家界一张亮眼的生态名片。

三是生态价值转化实现重要突破。我们的母亲河——澧水,因其优异的水质荣获“中国好水”称号,成功引进农夫山泉等知名企业落户桑植县。这既是对我市优质水资源的高度认可,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张家界的生动实践。

在经验做法上,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强化源头防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入驻。针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实施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推广生态农业与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从源头上削减污染负荷。

二是推进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破单一治理模式。在流域治理方面,与周边地区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常态化开展水源地巡查、畜禽养殖和岩溶洞穴污染整治,河道保洁与清淤等生态修复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是完善机制保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责任。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改革,确保保护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同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守护好张家界的绿水青山,让生态“高颜值”真正转化为发展“高质量”,为全市人民和八方来客提供一个更加宜居、宜游的美丽张家界。

谢谢大家。

潇湘晨报记者.jpg

潇湘晨报记者:请问作为20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张家界在推动革命老区对口合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_DSC8922.jpg

张家界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程漫: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四五”期间,张家界抢抓国家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被列入“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并与南京市建立8年对口合作关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江苏、湖南两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张家界市与南京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聚焦特色优势和重点领域,推进对口合作从南京一域逐步向江苏全省扩展。2024年,我市在第三届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

一、坚持文旅打头、辐射带动,打造联动融合样板。我们推动重点景区“结对联姻”,武陵源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天门山与秦淮河分别签署战略协议。对口合作以来,我市累计接待江苏省游客171万人次,其中南京市游客20余万人次,江苏已成为张家界重要的省外客源地。创新开展“工会疗休养”模式,累计接待南京来张疗休养人员15.8万人次。

二、坚持绿色引领、产业链动,锻造特色产业长板。持续推进“张品入宁”,在南京开设张家界农副产品展示展销馆,销售农特产品5000万元。希尔顿惠庭酒店进驻张家界,市养老服务中心与江苏光大金夕延年实现合作运营。深化苏中药业集团合作,建成(黄蜀葵)加工厂8座、生产线10条,共建张家界道地中药材国际创新中心。

三、坚持高位推动、内外联动,筑牢对口合作底板。两省联合出台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实施意见,推动成立南京市张家界商会。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对口合作领导小组,设立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事务中心。共同编制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建立定期互访、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县结对、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机制。累计培训干部和企业负责人721名,选派三批18名处级干部赴宁跟岗学习,开展互访交流600多人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10份。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我们将牢记“两个更好”殷切嘱托,紧抓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机遇,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与产业协作,推动宁张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奋力书写革命老区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张家界新篇章!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jpg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张家界近年来提出打造入境旅游标杆城市。从钟君书记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张家界入境旅游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能否介绍一下,优化入境旅游服务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_DSC8799.jpg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慈忠: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刚才钟君书记已经详细介绍了我市入境旅游取得的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具体来说,有五个举措:

一是交通“全覆盖”。打通出行壁垒,建设“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实现城景、景景公交全覆盖。布局“两横三纵”铁路交通,开通韩国大邱、釜山、济州、清州、仁川、越南河内、胡志明市,泰国曼谷、马来西亚沙巴、槟城、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蒙古国乌兰巴托、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19条国际(地区)客运航线。

二是支付“不见外”。畅通“卡路、码路、币路、汇路、户路、引路”,创新推出入境游“汇钱包”服务。通过“银行+代兑机构+旅行社+导游”的外币现钞兑换模式,解决入境游客临时性、小面额的兑换需求,发挥“现金兜底”在入境来华人员支付服务中的作用。门票站、民宿、酒店、商超等2000家重点商户POS机支持刷外卡支付,六大国有银行ATM机全部支持外卡取现,228家银行网点建成外宾“开户服务绿色通道”,同时增设3台自助外币兑换机、25家外币代兑机构及15家旅行社服务点。发布《张家界旅游汇兑地图》,入境游客只要扫码就可以线上精准查找银行网点、外币代兑机构、ATM机、POS机重点商户等支付、汇兑服务场景信息,让“老外”支付“不见外”。

三是沟通“无障碍”。出台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激励措施,与高校签订国际导游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核发1187名国际旅游人才韩泰俄等小语种讲解员证,缓解外语导游短缺的压力。编印中英韩等15个语种旅游宣传折页并在三站一场、景区、酒店等投放,全市39个等级景区等重要涉旅场所实现中英韩文标识标牌全覆盖,4A级以上景区分步骤普及讲解耳麦,提升游客体验感。

四是免费“用WIFI”。全市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天门山门票站等68个涉旅重点场所实现免费WiFi覆盖,全市城区、集镇实现5G覆盖。提质升级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张家界所有旅游资源,打通机票、车票、门票、购物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全力构建“实景三维张家界”,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全领域智能服务。

五是管理“更严格”。张家界自2023年起实施“铁腕治旅”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改革,率先在全国推出“1+4+N”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构建“1+N+15”旅游维权服务圈,颁布全国首个规范旅游文明行为的地方法规《张家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立张家界智慧旅游指挥调度中心,优化旅游监管和旅游执法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景区讲解员“管理十条”,营造“放心旅游、舒心旅游”的优质旅游市场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入境旅游标杆城市,既向世界生动展示可信可爱的张家界形象,又在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贡献新的力量。

我就与大家交流这么多,谢谢。

人民网记者.jpg

人民网记者:重大项目对地区经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请问“十四五”期间,张家界在重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亮点和成绩?“十五五”期间还有哪些重大项目计划实施?

_DSC8922.jpg

张家界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程漫: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十四五”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促成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为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围绕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实施了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比如,七星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冰雪世界、七十二奇楼等文旅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农夫山泉等产业项目,锻造了经济的增长新引擎;垃圾焚烧发电、澧水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等生态项目,擦亮了绿水青山的美丽底色;贺龙体育馆、芙蓉学校、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构建起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空—铁—陆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一是高铁开进了山水间。张吉怀高铁和既有的黔张常铁路一纵一横,在张家界划下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十字”。现在,从张家界西站出发,6.5小时就能直达香港西九龙。二是高速织就了幸福网。炉慈高速把长江三峡、壶瓶山和张家界三大知名景区“一线串珠”,构建起“2.5小时旅游圈”。桑龙高速让张家界桑植至湘西龙山通行时间从2.5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为湘西北协同发展按下“加速键”。三是机场打开了新窗口。荷花国际机场B指廊投入使用,为我们通向世界的“空中走廊”拓宽了大门,让更多国际友人能够更方便地来张家界观光度假。四是乡村路通到了心坎上。插园公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教温公路、武陵源241公路改造等项目打造了“快进慢游”旅游大道,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十五五”,我们计划实施重大项目506个,总投资超4000亿元,“十五五”期间计划投资近36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34个,包括张家界动车运用所、张石澧铁路、张桃高速、宜冲桥水库等;产业发展项目132个,包括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天门山下站旅游综合体、桑植县饮料产业园等;生态环保项目55个,包括美丽河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社会民生项目85个,包括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场一馆”提质改造、市特殊教育学校异址新建等。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力推动“十五五规划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为张家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jpg

新华社记者: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亲临湖南考察时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融合命题”,请问张家界在落实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成效?

钟君.jpg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钟君:感谢您的提问。在我看来,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科技是手段,文化、科技、旅游三者的融合,不断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体验,已成为未来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答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两道“融合命题”,说到底是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更好把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以旅游为主线,以文化和科技为两翼,构建更立体、更高效、更有科技味和国际范的旅游新格局。近五年来,我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增长迅猛,特别是入境游客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2%,“一区三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讲好山水的“文化故事”。旅游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体验、精神的享受,以及情绪价值的满足。我们着重深挖好山好水背后的文化精神,讲好“好山水”背后的“好故事”,将张家界独特的乡土风情、民俗节庆、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融入景区景点并赋予新的内涵,让“好风景”与“好故事”相得益彰。比如,我们提炼“仙境张家界”核心IP,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密码,赋予其神秘宁静、生命延续和情感寄托之意,吸引大批韩国青年带着父母前来尽孝,使张家界成为韩国等东亚文化圈国家人们心中的“孝心圣地”。还比如,我们充分挖掘张家界元宵灯会、桑植民歌节、白族“三月街”、土家族“六月六”等民俗节庆,通过一起闹元宵、赏非遗、观美景,让海内外游客寄情于山水、忘忧于天地。2024年,我市入境游客超180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59倍。截至目前,2025年我市入境游客已接近100万人次。

二是提升文旅的“科技体验”。当前“文化+科技”正在不断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新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大张家界国际旅游区、文旅融合示范城市、入境旅游标杆城市、国际康养度假城市“一区三城”目标,以举办湖南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从产品端、服务端、场景端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游客来张旅游的体验感和便捷度。在产品端,依托现代科技,从莓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研发莓茶酒、莓茶饮料、莓茶糕点以及系列保健养生产品,从娃娃鱼中提取活性肽开发大鲵食品、美容护肤品、旅游工艺品等140多种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获评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运用最新文化科技,不断提升《魅力湘西》《张家界千古情》《天门狐仙》等文旅演艺的科技化水平;建成行浸式夜游景区九歌山鬼、超高清元宇宙孪生体验馆;开发“飞天鲵”“毕兹山”“马小喽”等土家织锦、砂石画特色文创产品。在服务端,推进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创新发展,不断完善门票预订、入园预约、排队预警,推动实现“一机游”“一屏管”“一片云”“一码行”,大幅提升各大景区智能服务和监管水平。推进建设文旅数据交易所。在场景端,鼓励支持张家界大峡谷、七十二奇楼等市场主体运用新科技、新技术将张家界的奇山异水、民俗风情创新转化为更多沉浸式、体验式的新场景新消费,其中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开创多个“世界第一”,七十二奇楼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我市被纳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此外,我们还持续举办翼装飞行世锦赛、世界汽车AI竞速锦标赛、国际新杂技戏剧周、峰林音乐节等赛事活动,在科技加持下造就“千面”张家界。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加快推进“一区三城”建设,创新打造更多标志性场景,着力走出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张家界路径”。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54/62/1538558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