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巍巍武陵,峰林竞秀;澧水奔涌,创新潮涌。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张家界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红网张家界站共同推出《峰林聚智 科创兴张——2025年张家界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报道》专题,向扎根于这片山水之间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量献上时代礼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伍文 张家界报道
在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工作室里,副教授周波正带领学生团队进行飞机起落架关键部件加工夹具的优化设计。作为曾深度参与歼-20隐身战机、运-20大型运输机等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周波将航空军工领域淬炼出的精密制造技术体系,创新性地转化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引擎。
从航空零部件加工的“微米级工艺突破”到新型储能材料的“绿色技术革命”,周波以扎实的工程实践和前沿的科研探索,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既要攀登科技高峰服务国家战略,又要扎根大地赋能产业发展。
技术积淀:精密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工作期间,周波攻克了多项航空精密零件加工瓶颈。他创新设计的分段锥形加工法,成功解决了细长航空螺杆类零件加工中的“让刀”难题;发明的“钝”镗刀将45钢材质的航空管接嘴锥面光洁度控制在Ra 0.8μm以下。
“航空制造对精度和可靠性的极致要求,培养了我从问题本质寻找解决方案的思维。”周波将这一理念带入职业教育领域。在张家界航院任教期间,他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2次在全国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次荣获二等奖;指导学生获金砖国家暨一带一路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次,全国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竞赛二等奖2次。培养的多名优秀学子已在中航发南方工业、中航起落架等知名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担任关键技术岗位,成为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科研创新:丰硕科创成果竞相涌现
在专注技术应用的同时,周波在科研创新领域同样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4项市厅级科研课题,深度参与3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涉及新型刀具设计、机床加工监测设备、储能电极材料等关键技术;参与编著的湖南省优秀教材,更将航空制造领域的实践经验系统化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科研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跨界融合:军工技术反哺绿色能源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周波敏锐捕捉到国家“双碳”目标下的储能产业机遇。他将航空材料工艺中的表面处理技术与电化学结合,开创性地提出用矿物浸出液替代高纯电解液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路线在锌金属电池体系优化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有效改善了电池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同时通过工艺创新大幅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这相当于用‘粗粮’喂出了高性能电池。”他比喻道,“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这项技术可为本地锌矿资源高值化利用开辟新路径。”
扎根地方: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
作为高校教师,周波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他牵头组建“航空精密制造-新能源材料”交叉创新团队,与湖南中小企业共同开发航空制造工艺、刀、夹具以及智能化数控加工监控设备,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精密加工能力和生产效率。
“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要顶天立地做科研,更要脚踏实地服务地方。”周波表示,团队重点围绕航空制造工艺、电池储能等关键领域,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车间里,让成果转化在生产线上”。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伍 文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