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尼康 张家界报道
近年来,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聚焦青年干部成长,将党建工作与机关业务、实干担当、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三域”能力干部队伍,助力“小年轻”迅速成长为乡镇新质发展的中坚力量。
理论武装,精学笃行强内功。一是立足本职精学。乡党委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以“三会一课”和“青年荟谈”为载体,实现岗位练兵常态化。通过“党建+学习”模式,构建政治学习与业务提升双驱动课堂,增强青年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二是交流互动研学。邀请业务骨干开展“老带新”活动,围绕公文写作、信息处理、新闻宣发等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截至目前,青年干部参加“青年荟谈”5期,编辑乡镇公众号20余期,阅读传播量达5000人次,稿件被县级以上媒体平台采用40余篇,形成线上线下形成了“人人争当业务能手”的良好氛围。三是成果检验促学。建立成果检验机制,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参与调研报告、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重要文稿起草。通过实际成果检验学习成效,激发青年干部学习动力,提升办公业务能力,切实加强正向激励,为乡镇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实战历练,担当作为护稳定。一是深入基层访源筑基。全乡20余名青年干部定期到村里走访,化身群众“服务员”、政策“宣讲员”、民意“联络员”,在推动改革和基层治理中做表率、当先锋。与群众拉家常,深入了解生活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在走访过程中,青年干部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如在建房用地宣讲现场,青年干部结合实际案例解读法律条文,让群众清晰了解政策,办事更安心。二是多方联动聚力民生。通过党建引领,在老百姓集中居住地设置“家门口的屋场会”,听民情、解民忧、聚民心,营造起“村级事务大家互商、同心共办”的良好氛围。在防灭火及防汛抗灾等关键时期,“三长”和联村干部提前入户巡查,对重点户提前“敲门”预警,组织转移,当好了群众“安全员”和“撑伞人”,守护一方安全。三是预防为主建制护宁。开展“党建+纠纷预防”工作,建立“3+1+N”纠纷调解联动机制,青年干部主动排查群众需求和矛盾隐患,乡党委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纠纷预警机制形成调解合力。在处理土地纠纷、家庭纠纷等问题时,青年干部发挥沟通协调作用,成功调解10余起纠纷,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通过提前介入、及时化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为乡镇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创新实干促腾飞。一是实践探索拓新径。乡党委鼓励青年干部参与产业发展规划和决策,在“第二届慈利县乡村文化旅游季”策划及布展期间,全乡青年干部们积极“头脑风暴”,提出诸多可行建议并应用于特色分会场、文创研发、文旅推介等工作,文化旅游季主题晚会近5000人现场观看,直播流量达14.9万人次,“潮起三官寺”旅游促“三交”工作品牌获全省推广,促进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了乡镇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学习借鉴引经验。组织青年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鼓励年轻干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挖掘乡村特色产业文化,打造产业品牌。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集群。安排引进青年人才化身“科技特派员”送技下村,推动17村“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发展。三是示范带动活产业。树立青年干部产业发展示范典型,引进返乡创业大学生,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通过“一对一”帮带,培育90后新农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就近就业,培优集体经济增收。在青年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灵溪坊、茶马雄风实景演艺、国防研学基地等项目初见成效,吸引城市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尼康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