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时候,年味是一种期盼,长大后,年味是一种回忆。年味,就是最熟悉的感觉,有着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它或是大街小巷挂上的红灯笼,或是儿时最馋的那盘炒米糖,或是商场摆满的新年礼盒,或是一年未曾品尝的家乡腊肉,也或是……永定融媒推出《寻·年味》系列报道,带您一起领略永定年俗,体会浓浓年味。今天推出《木版里刻出的“年味儿”》。
俗话说:“不贴年画,不算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随着春节的临近,木版年画艺术家田浩文也越发忙碌起来。
见到田浩文时已是晚上八点,他仍在工作室里忙着制作蛇年年画。田浩文的工作室不大,却装满了他脑袋里的万千世界,墙壁四周挂着的各式各样已经制作完成的年画作品瞬间把年味“拉满”。
“木版年画的题材大多是门神、钟馗、灶神、财神等神像。”休息的间隙,田浩文向记者介绍说,“在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以此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以木版为纸,以刻刀为笔,在刀与木的碰撞间,镌刻着最温馨的年味印记,也寓意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序很是讲究,要经过绘稿、选材、刻版、上墨、拓印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才能让一幅精美的年画跃然纸上。“在众多工序中,刻版是最为关键、最为繁琐的一步。”田浩文随手拿了一幅门神年画介绍道,“比如这幅,作为传说中守卫门户的神灵,门神用以卫家宅、保平安、纳吉祥等,面部表情、动作气势都要完全体现出来,线条的走向、粗细关系着最终的艺术呈现效果。”制作木版年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田浩文经常是拿起刻刀就忘了时间,一坐就是整整一天。
说起为什么会制作木版年画?田浩文说:“起初,我只是想把它当作一份饱含我心意和祝福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后来慢慢地,就有人知道我的年画,开始找我定制年画。”这几年,经过不断的创新与融合,田浩文的木版年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欢“浩文版画”。
“作为手艺人,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年画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彩。”田浩文说,他在思考如何在传统年画中融入新的元素,给予年画新的生命力,实现年画的创新发展,让流传千年的民俗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再放光彩。
过年,不贴上一张年画,怎能算得上新年呢?(永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娜 周汀)
来源:永定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娜 周汀
编辑:全校莹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