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市慈利县分会场溶洞救援现场指挥部。

演练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9月30日张家界讯(记者 张潘 通讯员 范警元 石礼嘉)9月30日上午,由湖南省应急管理厅主办、张家界市慈利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溶洞作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在慈利县江垭镇举行。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湖南省应急管理厅通信保障大队、张家界消防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邵阳市蓝天救援队、长沙市岳麓蓝天救援队、长沙景嘉微应急通讯队等多支救援力量参与演练。
本次演练采取“现场实战演练+视频会议观摩”的双线模式。视频会议主会场设在省应急管理厅指挥大厅,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同步开设分会场,实现了“主会场统筹调度、分会场实时观摩”的高效联动。
湖南喀斯特地貌广布,溶洞资源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溶洞内部结构复杂、通信信号缺失且环境风险高,属于典型的高风险有限空间,安全管理难度大。演练模拟了慈利县江垭镇组织人员进行溶洞作业时发生的突发事件:临时作业平台突然坍塌,造成4名作业人员被困,其中2人意识清醒(1人大腿骨折、1人轻伤),2人意识不清并疑似硫化氢中毒,同时溶洞顶部存在岩石松动坠落风险,情况十分危急。

演练现场。

演练现场。
演练启动后,应急响应迅速展开。江垭镇有关负责人立即向慈利县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县应急指挥中心迅速上报县人民政府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县政府立即组织应急、消防、公安、卫健等部门会商,启动三级响应,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指挥长的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救援组等6个专项小组开展先期处置。鉴于救援难度大,现场指挥部向省应急管理厅请求支援,同步开通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省、市调派的多支专业救援队伍快速集结到位。
指挥部经研判确定了“先通风,再检测,后救援”的核心方案,并明确了各队伍职责:张家界消防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负责环境勘察与警戒,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承担通风监测、通道开辟与人员搜救,长沙市岳麓蓝天救援队负责搭设救援通道、救治转运伤员,邵阳市蓝天救援队保障现场安全防护及伤员转运,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提供通讯、照明支持。
演练过程中,各队伍专业协作、高效配合。张家界消防支队山岳救援专业队在安全距离设置警戒区,队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气体探测仪评估环境。省应急管理厅通信保障大队启用专业设备保障通信畅通。邵阳市蓝天救援队快速建立现场防护,防止落石伤人并为设备固定提供支撑。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采用压入式+抽出式机械通风系统,使用额定出口风量不低于5400m³/h的轴流式局部通风机置换洞内气体,经检测,洞内硫化氢浓度从初始86ppm降至30分钟后的7ppm以下,达到安全标准。

演练现场。(摄影 石礼嘉)

演练现场。(摄影 石礼嘉)
救援环节有序展开。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成功找到所有被困人员并用荧光标记带标识,长沙市岳麓蓝天救援队通过DRT双绳系统和SRT单绳系统搭建救援通道,专业队员入洞为骨折伤员进行固定,采用倍力系统匀速转运,邵阳市蓝天救援队在洞口接收伤员,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原则,4名伤员均被平稳转运至救护车。随着最后一名救援队员安全撤出,演练救援阶段圆满完成。现场指挥部随即收拢人员、清点装备并开展总结评估。

演练现场。

演练顺利结束。
此次演练严格按照《湖南省溶洞作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执行,有效检验了应急指挥体系的高效性、救援队伍的专业性、应急装备的适用性。通过演练,湖南省应对溶洞作业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确保科学高效实施救援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张潘 范警元 石礼嘉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