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飞羽执笔绘就生态新卷 桑植借赛事拓宽振兴之路 ——2025年桑植首届观鸟大赛圆满落幕

微信图片_20250921183517_10_123_副本.png

微信图片_20250921183517_9_1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921183514_4_123_副本.jpg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钟昱 张家界报道

南滩草原的晨雾缓缓漫过无边的草甸,八大公山的深林里传来红腹角雉清脆的振翅声。一场持续四天的生态之旅,在张家界桑植县宁静的秋光中悄然结束。9月21日,天高云淡,阳光和煦。2025年桑植首届观鸟大赛颁奖仪式如期举办,各大奖项逐一揭晓,“桑叶观鸟队”将“最佳预测奖”揽入怀中;因记录到珍稀鸟种褐冠鹃隼而备受关注的“翼翼生辉队”,荣获“至尊鸟种奖”;在优胜奖的角逐中,“上海飞鹤队”以记录106种鸟类的成绩获得季军,“鹰有尽有队”以115种拿下亚军,“壶瓶山队”则以119种的出色记录摘得桂冠。张家界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昌顺授予“壶瓶山队”代表奖牌。至此,为期四天的观鸟大赛在掌声与自然的交融中圆满收官。

本次大赛以“完善保护体系,护佑候鸟迁飞”为主题,不仅系统记录到191种鸟类,弥补了多项当地鸟类资料的缺失,更以“生态+赛事+文化”的创新方式,为武陵山区探索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新途径。

191种鸟类亮相,生态成绩单亮眼

“在南滩草原田埂拍摄到黄胸鹀时,我们全队几乎屏住呼吸——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桑植非常罕见!”“鹛烦恼队”的任安雯聊起那一幕,眼中仍洋溢着兴奋。自9月18日起,20支队伍共60名选手深入南滩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了细致的鸟类识别与记录。

经专家审定,本次大赛共记录鸟类19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6种。更令人欣喜的是,褐冠鹃隼、蛇雕等34种鸟类为桑植县首次记录,它们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

桑植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田海涛在颁奖仪式上表示,本次观测所获数据不仅是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更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红外相机还捕捉到黑熊、猕猴等野生动物的影像,进一步展现出桑植自然环境的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

文化赋能,观鸟大赛洋溢乡土风情

观鸟大赛不仅是一次科学实践,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桥梁。来自南京的“翼翼生辉队”队员李敏说:“用土家织锦纹样绘制红腹锦鸡,跟着白族大本曲传唱鸟类故事,这趟旅程既亲近自然,又感受人文,收获远超预期。”因记录到珍稀的褐冠鹃隼,该队还将“至尊鸟种奖”收入囊中。

赛事期间,组委会巧妙地将观鸟与非遗相融合。《桑植观鸟手册》融入了白族扎染纹样,观测间歇安排了土家摆手舞表演,亲子体验区还开设了鸟类主题手工活动。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赛事内容,也为地方文化提供了新的展示平台。

桑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擎表示,桑植将依托丰富的鸟类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加快建设鸟类摄影基地和自然教育营地,持续推动“观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

观鸟引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开辟新途

尽管赛事仅持续数日,却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几天家里民宿天天客满,自己做的腊肉都卖完了!”南滩草原旁的“草原人家”店主陈建国满脸喜悦。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到来,直接拉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和农特产品的消费。

更重要的是,“观鸟经济”已初步形成。八大公山周边部分村民开始接受观鸟向导培训,未来将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提供旅游服务,真正实现“不砍树、不拆房,靠生态致富”。村民王福贵感慨:“以前只觉得鸟儿好看,现在才明白,保护好它们,真的能变成我们的‘金饭碗’。”

本届观鸟大赛只是一个开始。桑植将借此机会持续拓宽“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之路,让“桑植观鸟”成为一张闪亮的生态名片。

暮色降临,八大公山重归宁静,只有鸟鸣还在山谷间回荡。本届观鸟大赛,不仅更新了科学记录、传播了地域文化,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待明日南滩草原再现晨光,桑植与飞鸟的故事,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来源:红网张家界站

作者:钟昱

编辑:廖秋萍

本文为张家界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jj.rednet.cn/content/646943/65/1529890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张家界
  • 重要新闻
  • 经济
  • 乡镇
  • 时政
  • 文化
  • 旅游
  • 通知
  • 专题
  • 区县
  • 影像
  • 民生
  • 通讯员频道
  • 投稿专栏
  • 廉政
  • 理论
  • H5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张家界站首页